返回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都通讯

《陶都通讯》2014第七期


2014-07-29  

我市规模陶企应税销售稳步回升

今年上半年度,面对趋紧的宏观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 我市陶瓷行业坚定信心、克难求进,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应税销售完成上实现二季超一季,上半年逐步回升的可喜局面。

上半年陶瓷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应税销售收入20.98亿元,同比增长20.23%; 其中1季度实绩87450万元, 2季度实绩122395万元, 2季度比1季度实绩增加34945万元, 增幅为39.96%, 呈现出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 从骨干陶瓷企业情况分析,30强陶瓷企业今年1至6月实现应税销售收入186026万元, 其中1季度实绩76781万元,2季度实绩109245万元,2季度比1季度实绩增加32464万元, 增幅为42.28%,同样也呈现出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

规模企业中, 今年1至6月应税销售同比增幅名列前10位的企业为: 东方陶粒、新嘉理、中耐公司、富陶科、远能耐火、拜富公司、化机集团、王子制陶、中创耐火和华丰陶瓷。其中今年2季度应税销售实绩明显提高的有拜富公司、东方陶粒、化机集团、南方耐材等。其中拜富公司应税销售实绩2季度比1季度增长了1.6倍,东方陶粒、化机集团、中创耐火、新嘉理等企业的应税销售实绩2季度比1季度也增长了50%以上。                                                                             (程辉)


第五届广州紫砂文化节完美收官

由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广东陶瓷协会、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广州南方茶叶商会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广州紫砂?陶瓷艺术文化节暨茶文化艺术精品展”,7月17至20日在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

本届紫砂陶艺文化节展会共设展位414个,其中宜兴紫砂展位占70%多,吸引了国内各类紫砂、陶瓷名优特产品参展,参展单位和参展工艺师为历届之最。宜兴、潮州、景德镇、德化等陶瓷主产区的国家级大师梁佩阳、毛国强、季益顺、邱玉林、谢金英以及参展商和藏家近600人莅临展会,众多的新品、名品、精品供广大爱好者、市民观赏采购。

在4天的紫砂及陶艺文化节期间,举行了“天工杯”参赛作品评比,宜兴产区有145件作品参评,范建荣的“母子莲心”、刘剑飞的“高山流水”等17件作品荣获金奖。同时,还举办了“研究员级高工、省陶艺名人夏淑君现场表演梅桩壶”制作技艺、“大师免费鉴赏”、“壶韵茶更香——壶茶配专题讲座”、“紫砂壶收藏与鉴赏专题讲座”等系列活动。展会呈现展销两旺,所有紫砂壶在展期全部售罄,展示了宜兴紫砂的迷人魅力和壶与茶结合的深厚内涵。(陶讯)


金玉同辉  情系三晋

中国紫砂大师走进山西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6月21至25日,中国紫砂大师走进山西——“金玉同辉·情系三晋”首届顾绍培、毛国强大师师徒精品紫砂展暨慈善义捐义拍系列文化活动在山西省工艺美术馆成功举行,本次活动旨在宣传紫砂文化,展示大师风采,促进两地文化交流。

本次活动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文化厅、山西省江苏商会、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山西省收藏家协会、山西省慈善总会主办,山西工美集团、山西省美术馆、山西省平定县人民政府、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中国紫砂博物馆、江苏省紫砂工艺厂、中国陶都国际艺术博览中心协办,山西省工艺美术馆、山西黄河画院、江苏省宜兴八面来风堂承办。

开幕式上,原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长吴达才,原山西省副省长吴俊州,山西省工商联副主席王建华,山西省文联副书记、山西省书法协会主席石耀峰,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长李荣钢,山西省江苏商会会长张灵光,山西省收藏家协会会长刘建明,中国紫砂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史俊棠,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副会长程同德、徐建荣等相关领导,以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毛国强等宜兴紫砂技艺人员和当地市民300余人出席。张灵光、李荣钢、史俊棠、顾绍培分别致辞祝贺。

为期五天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24位陶艺工作者的400多件紫砂作品亮相于山西省工艺美术馆,先后由1万多人次前来参观,广大市民大饱眼福,赞不绝口。期间还进行了“现场技艺展示、以壶会友笔会、紫砂知识讲座”,通过说壶、写壶、画壶、刻壶、制壶等系列活动,普及了紫砂知识,展示了紫砂魅力。特别是中国紫砂研究中心主任史俊棠作的“紫砂历史文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作的“紫砂艺术鉴赏”专题讲座,深入浅出,精彩生动,为当地的紫砂爱好者奉上了一场文化盛宴。活动中,还组织考察了“中国刻花瓷之乡”山西平定的陶瓷工艺发展情况。大师们观看了“喷砂、刻花瓷”制作过程,并与当地政府、企业家、专业人士进行了研讨交流,为他们献计献策。据史料记载,宜兴与平定的陶瓷技艺交往已有100年的历史了。那是在甲寅年(1914)春,平定县知事吉廷彦派员至蜀山利永陶器公司聘请李宝珍、杨阿时、朱庆生、吴云根4 人赴平定县创办平民陶器厂,任技师,历时3年带徒传艺,烧制出瓷壶、花瓶和其它日用陶瓷,成为一段佳话。活动期间,宜兴紫砂技艺人员还向山西省博物院捐赠了字画和紫砂作品,并积极参与义捐义拍,通过山西省慈善总会,为当地的弱势群体献上一份爱心。(石松)

 

中韩陶瓷文化交流在首尔举行

2014中韩陶瓷文化交流(韩国)展暨第三届希望杯手工制壶大赛,于7月12日在韩国首尔韩国文化精品馆隆重举行。开幕式上,为表彰宜兴陶瓷行业协会10多年来对推动中韩两国陶艺文化交流,特聘请史俊棠会长为韩国地乳茶会荣誉会长,并被韩国闻庆陶瓷协会授予功劳牌。

此次活动由韩国陶艺家联合会、韩国茶人联合会、韩国地乳茶会、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丁蜀镇西望村紫砂合作社、宜兴范家壶庄共同举办,共有70位中韩陶艺家的280件展品,共评选出15件一等奖、25件二等奖、35件三等奖。 (范文)

 

安徽省收藏家协会紫砂专委会成立

6月21日,安徽省收藏家协会紫砂专业委员会在合肥市的安徽天方茶叶集团秋浦书院成立。安徽省、市有关领导,收藏家协会专家及紫砂爱好者80余人参加了成立大会,江苏省陶协、宜兴市陶协副会长

兼秘书长鲍建生以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何道洪等一批紫砂界代表到会致贺。

安徽、江苏是近邻,同属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圈。千百年来,因人杰地灵而相得益彰,徽商传递着儒雅信息,徽式建筑浓缩着中华文化的精髓;江苏宜兴作为千年陶都,紫砂壶及紫砂文化底蕴深厚,在中华民间优秀传统工艺中独树一帜,广为流传。安徽省紫砂收藏爱好者众多,他们与紫砂结缘,倾情紫砂,紫砂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为紫砂收藏、紫砂鉴赏、紫砂研究、紫砂展示搭建了一个高层次的交流平台,必将引导安徽对紫砂文化研究的深入,推动紫砂收藏取得更大成效。

成立大会由安徽省政府原副秘书长、经贸委主任吴世宏主持,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蔡中寅致欢迎词,省文化厅厅长唐跃为专委会成立颁发了铜匾。会上聘请宜兴市陶协会长、中国紫砂研究中心主任史俊棠为紫砂专委会顾问,郑家荣为会长,曾劲松、吴世宏为常务副会长,韩德武为副会长兼秘书长。

省纪委原副书记、监察厅厅长张东安为大会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未想到紫砂文化这么深奥;未想到安徽省紫砂收藏人数这么多;未想到国学氛围这么浓厚。希望安徽的紫砂爱好者多交流、多研究、多收藏,为弘扬紫砂文化作出积极贡献。(陶讯)

 

紫砂艺术“名师带高徒”成果展出

为期一年的宜兴市陶瓷产业“名师带高徒、共同促发展”活动取得丰硕成果,40件(套)“名师带高徒”的紫砂艺术作品于上月底开始在宜兴紫砂工艺厂陈列馆内展出。宜兴市总工会主席黄维正、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市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仇建梅、丁蜀镇委宣传委员黄锐、丁蜀镇工会副主席苗学文、宜兴紫砂工艺厂厂长徐建荣,国大师汪寅仙、鲍志强、顾绍培,省大师吴震、沈汉生等到场祝贺并观赏了作品展。这些作品体现了师徒结对的成果,见到了名师们的技艺影子,蕴含了高徒们对紫砂艺术的认知和解读,充盈了时代气息与现代意识,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紫砂行业“名师带高徒”活动是由市总工会、市陶瓷行业协会、宜兴紫砂工艺厂和丁蜀镇总工会于去年5月开始联合主办,选择了40名国大师、省大师、省名人作为“名师”,并结对40名“高徒”,进行传、帮、带。制订了师徒传艺学艺的实施方案,用一年的时间言传身授,注重艺德教育、文化素养等方面的系统培养,传承紫砂制作技艺和创作理念,体现爱徒尊师的传统美德。宜兴紫砂之所以有今日的艺术成就和文化内涵,师徒传承是一个关键途径,也是紫砂传艺的法宝。这次“名师带高徒”是紫砂技艺传承的一种延续,对于提升紫砂文化的艺术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在成果展中如鲍志强指导、厉上清制作的“陶刻山水挂盘”,顾绍培指导、吴芳娣制作的“事事圆满壶”,季益顺指导、范建荣制作的“畅游壶”,周尊严指导、王晓健制作的“宝鼎壶”等等,这些师傅满意的高徒力作,凸显了紫砂艺术典雅多彩的艺术风貌。(尧基)

 

搭建交流平台  创新营销方式

宜兴花盆声名远播

连日来,位于丁蜀镇陶都大桥畔的“宜兴紫砂花盆货源调配中心”内格外忙碌,工人们正在往运输车上装载陶瓷花盆,运往口岸出口马来西亚。据货源调配中心负责人陈士权介绍,这里每天向国内外大中

城市发运大量陶瓷花盆,多时一天要发运10多车,销售额大幅飚升。

宜兴陶瓷花盆生产历史悠久,厂家分散在大浦、伏东等地,由于小而散、多而杂,前些年一直没有形成规模效应。这一现象被来宜发展的盐城小伙陈士权看在眼里,在经营陶瓷花盆领域摸爬滚打多年后,他慢慢有了将陶瓷花盆生产企业组织起来,做大做强宜兴花盆品牌的想法,并得到许多有一定规模的花盆生产企业主的支持。在征得市陶瓷行业协会同意后,市陶协花盆分会成立,我市花盆生产企业创新创优从此有了交流的场所。

以“服务会员企业,引领行业发展”为宗旨,花盆分会积极开展陶艺交流活动,相继举办了“秦氏杯”“利华杯”“金旺佰式杯”“昆吾·石月杯”“鉴云盆艺杯”等七届全国陶瓷花盆创新评比,7次全国厂商联谊会,三届明清紫砂花盆收藏暨当代名人名作展,组织会员单位参与全国陶艺大展,成功举办三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花盆艺术节,将宜兴陶瓷花盆产业推向了国际陶艺舞台,增强了花盆分会对花盆生产企业的吸引力,会员单位从成立之初的40余家,扩大到目前80余家。

近几年宜兴的花盆厂家和个体作坊发展迅猛,产值超千万元的有5家,超500万元的有20余家,花盆生产厂家从造型、装饰创新入手,在手拉坯体上采用刻花、泥绘、堆花、点彩等装饰手法,每年开发出数百适应市场审美情趣的创新作品,特别是一些生产厂家在花盆盆体上描金山水、仕女图案,使花盆造型更趋典雅华贵,富有艺术品位,过去主要用于栽花种草红泥花盆,现代向观赏文化陶器转变,宜兴花盆引人瞩目。 

花盆生产厂家分散在各地,经销商为采购各式花盆而要在宜各地奔走,劳命伤财。花盆分会执行副会长陈士权根据会员单位和经销商的要求,创办了宜兴紫砂花盆货源调配中心,中心的成立,一改过去各厂独立的销售运作方式,发挥了集约型销售运作优势,在当地花盆生产企业与全国各地花盆商之间,搭建了供求桥梁和纽带,跑一处可见全市花盆生产全貌,下订单同品种价格与厂家一致,来自欧美、东南亚等地盆栽盆艺爱好者及国内各陶瓷花盆收藏人将中心作为选购宜兴花盆的首选地,客户盈门,中心年销售量达1亿元。

从市陶协花盆分会负责人介绍说,收藏宜兴花盆成为业内藏家的乐事,自花盆分会成立以来,先后接待40多个国家上千名盆栽艺术家、收藏家,许多国外的园艺大师对宜兴陶瓷花盆青睐有加。奥地利的wolfgang是园艺景观设计师,自1984年培植盆栽,所用的花盆首选宜兴陶瓷花盆;澳洲昆士兰的Glenis与其丈夫lindsay共同经营位于布里斯班的盆栽园,所创作的盆栽经常得奖,其选用的花盆也是宜兴陶瓷花盆。(宜报)

 

2014第11届中国景德镇

国际陶瓷博览会将于10月举行

2014第11届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将于10月18日—22日在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隆重举行,展馆面积共计5万平方米,国际标准展位2000多个,分A1、A2、B1、B2、C1、C2六个区域,届时将有3500多名中外陶艺家、参展商、采购商到会展示交流和采购贸易。将充分发挥瓷博会国家级、国际化和专业化的品牌效应,为推动陶瓷产品交易、文化信息交流、高新成果孵化和产业投资合作发挥积极作用。据悉,宜兴市陶协将精心组织宜兴工业陶企业的产品以及紫砂、均陶、青瓷、彩陶等艺术陶精品亮相瓷博会,到时宜兴市陶协领导与陶艺界有关人士将出席瓷博会的相关活动。

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简称瓷博会)创办于2004年,多次被评为“中国最具品牌价值博览会”,经过十年的打造,瓷博会已经成为我国陶瓷领域集陶瓷精品展示、文化交流和贸易投资于一体的专业品牌盛会,为促进世界陶瓷开展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促进世界陶瓷产业发展、增进国际陶瓷文化交流和构建世界陶瓷集散中心的重要平台。

为丰富瓷博会内容,提升会展内涵和实效,在第11届瓷博会期间同期举办蒋祈《陶记》暨景德镇宋元窑业国际学术研讨会、“一带一路”主题活动、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拍卖会、首届全国最具收藏价值的陶瓷艺术作品评选、产业推介会、首届景德镇仿制历代名窑陶瓷精品大赛、首届中国青年陶艺大赛、第二届书画名家邀请展等经贸论坛和文化活动,提升行业影响力,扩大贸易成交。(陶讯)

 

中国与东盟四新成员将于

2015年实现90%零关税目标

近几年,由于新兴陶瓷生产国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家陶瓷制品产量的大幅度增加,使世界陶瓷的总产量明显上升,国际陶瓷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已经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国际陶瓷市场疲软,供大于求,但特、优,新、精产品,仍供不应求,尤其是高档建筑陶瓷和卫生陶瓷。

印度媒体近期报道,印度陶瓷生产企业产能扩展进展缓慢,印度经济监测中心甚至预测产能扩张速度将出现急剧下降。在此情况下,印度的大型陶瓷企业正采取轻资产模式,降低资本支出,丰富产品系列,提高市场占有率。而随着消费者品牌意识的加强,生产成本的日益攀升,规模小、不善管理的陶瓷企业无法提升业绩,从而走上与大型企业合并的道路。对于小企业,合并改善了原来混乱的管理状况,对于大型企业,以小投入获得大收益,产能得到补充,产品供应稳定,再凭借自身强大的营销网络和品牌号召力,抢占市场。

在印度,像Kajaria、Somany、H&R等大型陶瓷生产企业,均以收购股份合资经营的方式扩大产能,印度经济监测中心预测,此模式有愈演愈盛的趋势。而在中国,陶瓷企业面临的却是反倾销频发的局面。

从去年开始,韩国、阿根廷、秘鲁、巴西等多个地方相继发起对中国陶瓷的反倾销,这使得中国陶瓷企业出口欧盟等市场面临阻碍,出口额急剧下滑,这也迫使国内相关企业纷纷加大对东南亚市场的开拓力度。据悉,由于东盟靠近中国且近年发展较快,目前已经成为中国陶瓷企业的前三大出口市场之一。在越南、马来西亚等国,拥有丰富的陶瓷原料资源和人力资源,并且成本较为廉价,对中国陶瓷企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据了解,从2010年1月1日起,中国和东盟六个老成员——文莱、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之间,超过90%的产品为零关税。东盟四个新成员——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将在2015年实现90%零关税的目标。

除此之外,消费者在生活水平、文化背景、艺术欣赏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进而对产品的需求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市场上单一品种的生产与销售很难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据预测,未来国际陶瓷市场将发生一系列明显变化,其主要特点表现在质量高、功能全、花色多、造型新颖,也就是所说的,产品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在国际陶瓷市场上,产品朝着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正在朝着另一个方向——个性化方向发展。

个性化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欢迎,个性化产品只有大量市场空间,因此各个国家的陶瓷产品正在由大众化向个性化转变。如,美国式加长卫生洁具,以直线、棱角的突出,显示产品的力感、气势美;法国式卫生洁具线条流畅,充满温情,富于诗意,体现出浪漫的色彩;日本的卫生洁具则以精美绝伦著称于世,反应出日本人的精巧细致的美。

据了解,近代以来,世界陶瓷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欧亚两大洲,其中日用陶瓷产品,亚洲占65%,欧洲占30%,而高档陶瓷生产又主要集中在西欧的英、德、意,法等国家。由于陶瓷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为适应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将工业生产转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正在向劳务费用较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

 

中国在世贸组织诉美滥用贸易救济措施再获重要成果

日内瓦时间7月7日,世界贸易组织公布了中国诉美国关税法修订案世贸争端案上诉机构报告。此前,中美双方分别于4月8日和17日,就专家组关于美国关税法修订案(以下简称GPX立法)和美对华发起的25起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的裁决提出上诉。

上诉机构驳回了美方上诉请求,支持了中方在双重救济方面的主张,认为美国商务部在2006年至2012年间对华发起的25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中未能进行避免双重救济的税额调整,违反世贸规则。

上诉机构支持了中方大部分上诉请求,认定专家组对《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10.2条的解释和对美关税法修订案的适用存在错误。但由于专家组对于案件事实分析不足,上诉机构未能完成对美关税法修订案是否符合世贸规则的分析。

本案是继中国诉美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案(DS379)后,利用法律武器挑战美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又一次重大胜利,具有重要影响。本案涉案产品年出口金额逾72亿美元,涉及中方重大贸易利益,中方敦促美方尊重世贸组织裁决,尽快改正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错误做法,确保中国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

【来源】:商务部网站

 

中国陶瓷产品出口印度市场或遭反倾销

日前,ASSOCHAM研究机构表示,由于中国陶瓷产品的竞争,印度本国生产商无法将其上涨的生产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因此,本国陶瓷生产商的盈利能力受到进一步的伤害。这导致那些无法承受成本上涨的小陶瓷工厂倒闭。

虽然近年来,印度陶瓷产能有所上升,但由于印度本土对印度陶瓷的需求下降,其销售量急剧下降。目前,中国公司已经是印度陶瓷市场的主要供应商。在印度,中国陶瓷进口量从数年前的8%提升到现在的42%。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陶瓷产量高于其本土需求量的国家。因此,中国孜孜以求地寻求海外市场。另外,高额运费,电力不足等因素深度影响了印度陶瓷产业。ASSOCHAM研究机构指出,因此,当务之急是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印度本土陶瓷产业可以发挥生产潜能。

从近几年的陶瓷年产量增长态势及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市场需求看,印度紧随中国陶瓷发展,是亚洲发展较快的陶瓷产区。印度已经将中国列为最大反倾销对象国。迄今为止,印度仍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接受反倾销调查的中国企业遭受了很大损失。

(信息来源:中研网)


紫砂无语  神韵千言

——品读《我壶无醪醴》有感

蒋尧基 

我翻阅了新近出版的《我壶无醪醴》这本中国紫砂艺术随笔集,感慨良多。作者李北山是山东邹平人,济南的泰山出版社董事、副总编辑,是位博学多才的中年人。他收藏紫砂,陶然如醉,自得之趣,聊自书之,将所写的20篇关于宜兴紫砂的随笔结集成书,并冠以《我壶无醪醴》的书名。

这书名有点出奇,何为醪醴?史俊棠会长作的“序”中说的很明白:“醪,浊酒;醴,甜酒,亦泛指酒类,古代用以治病。《素问·汤液醪醴论》载:黄帝问曰:‘为五谷汤液及醪醴标何?’岐伯对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古代用五谷熬煮成的清液作为五脏的滋补剂,为汤液;用五谷熬煮,再发酵酿造,作为五脏的治疗剂,为醪醴。我想北山同志之所以取书名为《我壶无醪醴》,无非是告诉大家,紫砂壶里没有酒,只有茶,茶亦可清心,滋养人生。”

作者爱紫砂之美,又融收藏之趣 ,写出了诸如《一沙一世界》、《一时千载名镌》、《对壶如读诗与书》、《曼生风渐二百年》等等美文,表达了他对历史上紫砂名家的推崇,对紫砂文化的哲思,也诠释了宜兴紫砂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的一种物化,一种符号,以及紫砂有道,道法自然的思辩境界。

紫砂壶的魅力是美与用的高度统一。紫砂壶历经数百年而不衰,是因为有“用”而活着,“用”是紫砂壶的灵魂和生命所在。正如于丹教授所说:“紫砂是一把握在手心里的乡土,是文化态度的载体。”紫砂壶就是能跟人结缘的肌肤,能够带给我们最深沉的民族情感。

书中还写到了紫砂泥,紫砂制作工具,紫砂的名家之辨、名壶之辨和赏壶、藏壶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涉及到了紫砂的一些学术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对于外乡人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例如,他写到的“石瓢壶”,犹如“弱水三千一瓢饮,遗世独立屈子心。”“西施壶”在他的眼中则是“休言一顾竟倾城,只闻五湖泛舟声。“掇只壶”,其名贵程度可用“一壶千金不可得,兹可夜闻邀明月”来形容。而“方砖壶”则抒发“身行方正多儒风,正气浩然自清明”的禀性。“鱼化龙”分明是“鱼跃龙门归东海,壶中明月向南窗”的情愫流露。壶韵含诗,壶形有画,在李北山的笔下都鲜活起来了。

他写到“紫砂与佛”、“紫砂之茶”等等内容,表述了对“茶禅一味”的见解,以及茶、禅、壶的亲密关联。从宜兴紫砂的过去与今生来探求,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史籍记载,都有很深的佛缘,紫砂起始的智者都是出红尘而济世,假方便以修心的梵行沙门。始陶异僧,金沙寺僧以及问世的僧帽壶、佛手壶、心经壶等以柔润的光泽和沉静的气度,折射出佛的庄严和佛的魅力。紫砂因茶而生,壶与茶与人的相遇是“养心”的过程,是“悟道”的过程,因此,紫砂壶以“器”的范畴,而升华到“道”层面,是一种贡献。“缘识似茶,亦浓亦淡;相念是壶,时满时空”,这是一种机缘,也是一种必然。

李北山的紫砂藏品中也寄托了自己的所思所想,用古人的名句铭刻在紫砂上。他的一个定制紫砂笔筒就刻了自己撰写的对联:“布衣暖,饭茶饱,一室雍雍,优游泉石,红尘中存世外之趣;山水依,琴瑟和,君子陶陶,笑谈三生,人世间有烟火神仙。”将1801年中国文学中最令人肝肠寸断的沈复与陈芸的爱情故事留在这笔筒上。另外,北山还把古人崇拜的六个词句:天行健、非常道、归去来、思无邪、子非鱼、子不语,用两只紫砂笔筒将它们镌刻其上,让中国人的理想格言,像内心的灯塔,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永不熄灭,照亮人寰。

这本书的篇幅有限,却情谊绵长,让我感受到作者写紫砂、藏紫砂的乐趣之外的这种对泥土、对自然的亲近。认识紫砂,读懂紫砂,知理知趣 ,是为上乘。

 

“吴鸣作品展”在宁波展出

宁波“海上丝绸之路”和“越窑青瓷遗址”两项文化遗产,被列入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录。为配合宁波市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重振越窑青瓷雄风,新建海上丝绸之路,由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宁波市文化馆、宁波中创国际会展有限公司承办为期一个月的“重振越窑青瓷雄风,新建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家系列作品展·吴鸣作品展”于7月17日在宁波文化馆117艺术中心落下帷幕。

本次吴鸣参展作品题材丰富,种类繁多。50多件陶艺和书画作品体现了壮阔的自然地貌,枝头的鸟雀欢悦,闲适的紫砂品茗,优雅的雪中漫步,素雅的初夏新荷,独特的山石流水等多种场景,撇开了单一的取材方式和创作手法,故而观众在欣赏作品时不会产生审美疲劳,让人兴致盎然又得到美的享受。紫砂作品则不光有作者早期的作品,还有最近新创作的作品《举案齐眉》系列。透过各系列的作品,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作者赋予的人物情怀--可能是象征家庭和睦,可能是寓意夫妻和谐,可能是表达老庄之思。作者将自己对生活和生命的思考融入了紫砂创作之中,并且很好地表达了出来,使作品具备了生命的气息。观众在观看的时候,首先就会觉得眼前一亮,脱离传统的造型方法轻易地勾起了观者的好奇心。然后细细品味,便更觉有深意,看似朴素的作品中包含着的是浓浓的诗意,发人深省,引人入胜。(丸子)

 

品艺小语(二则)

尧文

浸润于心田的“留彩”

图中的这件宜兴彩陶艺术品叫“留彩”,漂亮的釉色,宛如一曲让美丽浸润于心田的歌吟。

顾名思义,彩陶,就是釉彩熠熠生辉的陶器,极尽自然之大美,有着江南山水的诗意和赏心悦目的神奇。

“留彩”是传统的蒜头瓶形体造型,却穿着梦一般迷离的衣裳。多彩的色釉把它装扮得华丽非凡。彩陶的釉色在窑炉的高温下流窜、散聚、交融,显示出彩釉的无穷变化和精彩纷呈。这些都是邱玉林大师等彩陶艺术家追求的釉色效果和艺术创造。

“留彩”是土的艺术、火的升华、釉的结晶,在彩釉的自然效果与人为的艺术理念高度统一下,最大限度地释放难以重复的美感。它如七色阳光汇集的梦想,闪烁着彩陶人流露的禀性和追求的光芒。

 

纯净婉丽的“花开富贵”

我在陶都陶瓷城的国际陶艺博览中心二楼“碧云青瓷”展厅里,见到刚刚出窑的青瓷斗彩“花开富贵”瓶,觉得明丽清幽中蕴含一份高贵和凝重。

青瓷的物静器美和沉稳精致,历来为人们推崇,碧玉般的质感在清纯中寄寓着高雅。有人认为青瓷仿佛是一种生活的态度,素净而不事张扬,青翠得如同秀竹一样的高洁,在晶莹含蓄中充盈青葱岁月的浪漫与潇洒。

“花开富贵”瓶上彩绘了一幅花鸟图,牡丹花“国色天香”,怒放在枝头;一对喜雀凸显了绰约唼喋之态,将“花开富贵”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用青瓷艺术来承载,这是张荣法和李荷生先生在“碧云青瓷”技艺创作中的一种探索和尝试。青瓷斗彩是他俩新的装饰手法,这些花鸟、山水、人物随着笔端在瓷胎上的游走或写意勾勒,或浓或淡、或素或艳,都能给人以无限的诗意墨韵和倾心随想。

 

咏景舟

赵炎

百顾荆溪访泰斗,

一景一器一绝伦。

孤舟独泊紫砂影,

半壶春茶亦醉人。


前墅古龙窑

欧美琴

百年修得土黄袍,

千度烧成五彩陶。

醉卧高冈君莫笑,

胸中自有太公韬。

 

始陶异僧

邓君曙

千年紫气两龙腾,

腹蕴奇岩五色层。

贵勿欲呼偏买富,

始陶异说一贫僧。

 

宜兴陶艺人物:鲍驹昂

鲍驹昂(1892-1962),著名陶业、陶器经营家。宜兴丁蜀人,祖居丁山白宕里四房弄。

鲍驹昂祖上是丁山制陶世家。他早年进入常州中学读书。1910年考入燕京大学政法系。1920年,被推举为江苏省议员兼宜兴陶业驻省代表,1926年辞去驻省陶业代表之职,回丁山从事陶业生产。

抗战前,丁蜀山陶业十分兴旺,许多窑户为了推销自己的陶器,纷纷到外埠开设陶器商店。据工商部商务处1935年调查,当时在沪、宁、杭地区开设的陶器店达30多家。其中以丁山白宕的鲍驹昂开设的“八泰”为最。所谓“八泰”,就是在他名下,总共开设了八爿陶器商店,而这八爿店都以“泰”字为店号。因而,人们尊称鲍驹昂为“八泰”老爷。在上海,他经营着祖上“鲍四房”早期所开的两爿百年老店“鼎泰”和“升泰”,在浙江乍浦又有鲍氏老店“同泰”。1931年后,他先后和丁山葛氏合资在浒浦开设“诚泰”,和汤渡周氏本族兄弟集资在南通开了“瑞泰”,又在无锡开了“晋泰”,最后他在常州开设“永泰”。正因为他在各处开店,所经营的陶器产品销售范围非常广,对各类产品适销信息也很灵通,他各店所经营品牌也随地区不同而有所区别。鲍驹昂“八泰”名下所经营的各种均釉、花货等品种,也曾多次为丁山陶业争过荣誉。1992年鲍“鼎泰”的堆花腰元、六方荷花缸,在西湖国货博览会上首次获奖。1931年,他聘请名手制成的鼓型陶台、陶凳、抽角四方堆花鱼缸,在“南京国货展览会”上得到一致好评。还在南洋“劝业会”及巴拿马“国际赛会”上获得鼓励和奖状。

 

向泥土致敬

于 丹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著名文化学者

我先要谢谢史会长,并且向各位老师致敬。难得各位专家老师都在此,我想今天自己作为一个来和紫砂结缘的外乡人,我在这儿交一份小小的试卷,如果你们肯接纳我,我想以后咱们会有更多相聚的机会。

我今天想做的这个小小发言,题目叫做《向泥土致敬》。先要跟大家报告,我这样一个北方女子,和江苏这块土地的结缘,其实由来很深邃。我一直相信苏东坡说的一句话,叫做“此心安处是我乡”。有时候一个人真正的精神故乡,未必是他的籍贯,也未必是他生长的地方,而是让他觉得前世今生心有归属的一个所在。我出生在文革的后期,在很小的时候开始背诵的唐诗宋词里面,小小的时候就背“姑苏城外寒山寺”,就背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这些诗词中的字句让我从小就对江苏这个地方情有独钟,迷恋它的文化渊源和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世事更迭,所以对这个地方一直心存神往,这是70年代我小小时候的事。80年代我开始喜欢昆曲,跟着老师拍曲子,然后一段一段地唱这里的昆曲,可以说管弦丝竹这种水磨腔是我生命里陪伴最久的背景音乐。90年代,我开始喜欢紫砂壶。那个时候在喝茶时看到壶的时候,用《牡丹亭》里的话来讲就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总有一些没有理由的渊源,从那个时候到现在,我一直特别喜欢紫砂壶,是为什么呢?今天我想分享自己的几个心得,请大家对我来做批评和指导。

我想说向泥土致敬的第一个理由是:紫砂是一把握在手心的乡土。其实大家知道在今天的中国,我们最大的命题是城乡一体化。可以说中国朴素的、农耕的劳作方式正在消失,高楼大厦正在拔地而起。但是相关何在,我们在拥有现代化的国际文明时,中国人还有乡土吗?我记得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这本书里说过一句话,他说,我们正在拥有越来越多的房子,但我们正在失去越来越多的家人。没有比今天我们更能够深刻体会这句话的时机了,就看一看宜兴,就看一看丁蜀镇也在变迁,每一个地方房子都越来越多,但是乡土还在吗?我一直在想人对土地的情感,贺教授刚才说,那就是对母亲的致敬。我看到世界上的很多民族,真正有文化的大民族,不管他们的文化进步到何种程度,对于泥土的那种深情,那就是这个民族的良心。比如说秘鲁,它在西班牙文明和印加文明融合了那么多年后,那种叫做巴查妈妈的传统信仰无所不在,意思是大地的母亲。我特别感动的是无论是何种语言,妈妈这个词汇的发音都是相似的。在那儿我见到的最大的图腾就是巴查妈妈,虽然他们现在也有现代的艺术,也有天主教堂,但对巴查妈妈太阳神的敬意是根深蒂固的。我一直在想,我们的大地母亲在哪里,我们的乡关何在。现在有很多孩子,每天都生活在我们这样的环境里,我把这个环境不恭敬地称为“人的塑料大棚”。我们24小时都有照明,一年四季都有暖气和冷风,我们不再知道“沐春风而思飞扬,临秋云而思浩荡”, 我们也不太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我们对天公越来越熟悉,因为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大家都在虚拟空间中进行交流。但我们对土地越来越陌生,甚至不知道庄稼是怎么长出来的。我在西方讲学的时候,很多人都问我,“你说东西方都过节,那这个节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我说我用个最简单的说法,你们西方的节日都是从天上下来的,我们东方的节日都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各位老师想想看,是不是所有的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都跟神明有关,是人孤单的个体向神明永恒的致敬。而中国呢,准确地说,中国的节日过的是节气,都是大地的规则。我们为什么过端午?门后面挂艾草,小孩子挂丝线,白娘子喝了雄黄酒,那是驱邪祛病的。我跟学生说小满,他们都特别陌生,问我有没有大满,我就说他们无法理解那种谷穗刚刚抽茎,渐渐开始丰盈饱满时候农民心里那种逐渐生长起来的欢喜。中国人以前的幸福感,其实就来源于这“小满”,中国人传统上没有那种一惊一乍的大满,现今就是奢侈品太多,大家总在期待欣喜若狂,所以最后换来了更多的伤心欲绝。我想我们的孩子今天可以不拿锄头了,但依旧不能忘了乡土,不能忘了土地中的信仰、规则和我们这样一种基因的传承。紫砂壶是什么,紫砂壶其实就是一把泥土。但这把泥土在手心里是有温度的,是跟人交流的。经常有知道我喜欢壶的人问我,已经收藏了多少名家的作品?我说我很惭愧,我收紫砂壶的时候只是一个20多岁的小孩子,我没有多少资金的力量,那时候可能一两百块钱的壶,合眼缘就好。但我是真的爱壶,我用不同的茶养不同的壶,用一块丝绸一点的一点摩挲手里的茶壶。可以说从90年代到现在,那些百十来块钱的壶,也被我养得珠圆玉润,充满光泽。我有时建议别人用脸去感受那些壶润润的、婴儿肌肤一般的纹理。紫砂有时候就是能跟人结缘的泥土的肌肤,你觉得我们的泥土粗糙吗?但是粗糙的泥土有了我们人血脉的滋养,便有了呼吸。所以我说的乡土,由泥土带来的东西总会带着我们这个民族最深沉的情感。当我们不能看着谷子麦子从我们手里绽放丰收的时候,我们起码可以从一把紫砂壶中重新回到我们的泥土本源。所以我说让中国的孩子少一点对于金银珠宝的眷恋,多一点对于泥土的致敬。刚刚贺教授讲得特别包容、辽阔,他讲到了紫砂和钧瓷、青瓷的关系。其实我自己也恰恰喜欢这些,有时候我到河南去看人家烧钧窑,也喜欢龙泉窑,也喜欢青瓷。所有这些泥土的儿女,其实都包含了中国人对泥土的锻造。如果从大方面来讲,我们民族只用一个单词来代言自己,那就是CHINA,所以认知CHINA这个民族,如果不认知泥土中的血脉,那我们怎么能说真正懂得呢?

第二点我想说,紫砂也是一种文化态度的载体。我一直喜欢一个观点:真正的哲学是什么?是百姓日用之学。其实真正的哲学是不装蒜的,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关键在于它能不能化入人心,化入生活。如果在日用之学中掌握了我们的文明,那么文明对于所有的中华子孙来讲,就不再是矫情的书斋中的掉书袋,而只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所以我说紫砂这个东西在今天是可以重新给中国人补课的。我去过一些中国财富排行榜上财富数字很高的人家,我特别遗憾的是自己拜访时习惯送茶,问及对方是否喝茶时,他们都会很热情的回应说我带的一定是好茶,泡茶!可是没有适合的茶具。我就比较尴尬,因为他们用那么大的壶泡茶,其他的也镶金嵌玉,都是用作西方下午茶的款式,我很窘迫地问他们有没有紫砂壶?他们本能的说,紫砂这东西多土啊,我们从来不收泥壶。我听完这句话很无语,就想咱们总说中国有很多半拉子工程,其实大家想过吗?我们传统意识形态中的文而不化,富而不贵,也跟那些没修好的桥和路一样,是半拉子工程。文而不化,我们只有文明的成果,而没有化成生活的态度。富而不贵,就是我们有那么高的财富数字,但是不见得有尊贵的生命的慈悲,有对弱势群体的担当。所有这一切,总要有一个载体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中国文化活着的魂魄。我一直觉得紫砂的呼吸千古不灭,如果你能亲近泥土,我们的生命就能多么温暖啊。我们今天缺少的,是温暖、朴素的生命质地,这是我很喜欢的,而紫砂具有这些特征。首先,泥土捧在手中都是温暖的,我喜欢泡茶的时候,不论一把紫砂壶是不是名家,都用开水一遍遍通体浇透,使它通体温暖,之后放入茶叶,再一遍一遍淋上热水,让它用氤氲的热气,将身体内的老茶唤醒。让茶在紫砂壶中醒来,舒舒展展伸个懒腰,我才敢去洗茶具。我总觉得一泡热水浇在老茶壶身上,好像用闹钟叫醒老人,当他心慌的时候你于心何忍呢?只有紫砂才有这种朴素的温暖和生命的包容。紫砂是朴拙的,是天真的,可以跟各位老师说,我到现在这么多年依旧偏爱光器。我还是喜欢小石瓢、井栏或者是圆珠。我总觉得最简单的东西,不求大不求复杂,才是我们能触摸到民族呼吸的那个载体。所以我跟紫砂的这点渊源,让我非常安定。现在日程很忙,但我基本走到哪儿都带着壶,到一个地方我就会泡茶。泡茶对于我来讲,这里面有哲学,这里面有眷恋。所以我说那种温暖、那种朴素、那种天真,生命的沟通总在泥土的呼吸里。

第三点我想说,紫砂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培育。其实今天,让我们中国人喝茶,喝到什么份儿上?我觉得如今喝茶有点喝偏了,因为我特别不喜欢各个茶馆里的斗茶。喝茶应该有份平常心。茶,写出来就是人在草木之间,借着一把泥土还原山林长风,从容不迫。若连喝茶都斗,不是明前龙井就不是绿茶,不是三棵树上的大红袍就算不上酽茶,不是80、90年历史的都不能说是普洱,这是喝茶吗?当茶越来越炫耀本身价格的时候,它的内在价值就已经被贬损了。我也欣赏中国人琴棋书画诗酒花是雅事,但所有百姓开门依旧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什么时候一把小壶,哪怕几十块钱,一泡滚开热茶,哪怕十几块钱,但为百姓日常之用,天天都在手里,一年四季跟着节气往来,带着草木的本性,我想这才是真正喝出中国人的精神。因为我是做老师的,所以我总忘不了自己的本职,就常常教同学们喝茶,也带着自己的孩子喝茶。我总觉得小孩子爱了茶,才会接中国人的地气,我不愿我的孩子只知道打开冰箱喝可乐。当孩子都认为碳酸饮料才是最过瘾的饮品时,他们就真的失去了紫砂壶内热茶中的从容。当年也论阳羡茶,这儿的茶多么好,可我依旧坚持中国人喝茶喝的是生命的价值而不是价格,我们要喝出“乘此清风欲归去”的仙境。其实有把小壶有泡热茶在身边,人会学会滋养一个真自我,中国人现在多么怕寂寞,也许喝喝茶也能让我们摆平寂寞。和静清寂,这是茶根本的品格,而其中的寂寞也是一种滋养。人生应该寂寞,所以中国人说“茶如隐逸,酒如豪士”,酒用来结友,而茶用来独真。如果一个人能够茶饮一颗红尘心,在茶里面去平息自己,做个隐士,享受寂寞中的孤单和骄傲,多好啊!所以我说茶是一种生活方式,茶让我们的孩子体会到与生活结缘的妙处。凭着泥土源,回到草木间,从乡土到哲学都收在方寸之间,然后看见乾坤浩荡之气。

谢谢大家,向泥土致敬。

(本文系“紫砂文化研究座谈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