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都通讯

《陶都通讯》2015第八期


2015-08-27  

“陶都风·紫韵香江”紫砂器精品展在香港举办

8月12日下午3时,“陶都风·紫韵香江”纪念顾景舟大师诞辰100周年紫砂作品展暨当代宜兴紫砂器精品展,在香港饶宗颐文化馆隆重开幕。“陶都风·一舟千帆”论坛在当天同时举办。

本次活动是由中国茶文化国际交流协会、旗峰山艺术博物馆、盛华堂主办,饶宗颐文化馆、宜兴市纪念顾景舟诞辰一百周年组委会、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协办。宜兴市陶协会长史俊棠、副会长、紫砂工艺厂厂长徐建荣带领包括国大师汪寅仙、顾绍培、鲍志强、毛国强、吴鸣、季益顺等在内的30余位紫砂艺术家到香港出席开幕式。中国茶文化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杨孙西、香港江苏社团总会会长唐英年出席主礼活动并致辞。香港亚视主持人、佳士得首席拍卖官金玲女士全程主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香港举办的各类紫砂展览活动非常活跃。尤其是香港实业家罗桂祥先生曾于1979年亲自到宜兴考察紫砂创作,并在香港亚洲艺术节上以“宜兴紫砂陶”为题展出了中国首批刻有作者名款、年款的紫砂壶,如顾景舟、蒋蓉、汪寅仙、徐秀棠的精品佳作。宜兴紫砂受到追捧,制壶艺人声名鹊起,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香港这个国际大都市的紫砂展示活动。

这次展出的展品有顾景舟先生的两件重要作品“子冶石瓢”和“僧帽壶”,并介绍顾老所开启的紫砂创作新时代的概貌。展品还有代表紫砂界老中青紫砂艺人76人的152件作品,涵盖了当代宜兴紫砂的高超文化艺术水平。

中茶协执行会长、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主席张国良先生,中茶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执行主席刘伟忠先生,中茶协副会长、仁济医院董事局总理吴志斌先生,中茶协副会长、香港德福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庄哲猛先生,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研究员黎淑仪,饶宗颐文化馆总干事黎业荣等一众嘉宾也出席了展览活动。

“陶都风·一舟千帆”论坛上,史俊棠会长首先介绍了顾景舟大师,徐建荣、汪寅仙等作了重点发言,大家一起探讨当代紫砂艺术如何做好对传统紫砂艺术的传承和现代理解,深刻认识顾景舟大师对当代紫砂发展的深远影响。

本次展览至8月15日闭幕。(陶讯)

 

台湾青少年来宜参加夏令营

8月10日上午,台湾青少年“走近紫砂、文化之旅”夏令营在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宜兴陶瓷博物馆开营,近50名台湾青少年将在宜兴赏紫砂、看美景,并和我市学生座谈交流。市委副书记周中平出席开营仪式并为夏令营授旗。

本次夏令营由市台办主办。来自台北、台中以及高雄的近50名青少年,在为期5天的夏令营活动中,参观了古龙窑、黄龙山紫砂原矿宕口以及张渚镇善卷村、龙池山自行车公园、竹海风景区等地,赏紫砂文化和自然风貌之美,并体验紫砂壶制作的乐趣。在游览的同时,台湾青少年和本地青少年一起交流座谈,其间,还有7名宜兴籍台胞在宜进行寻根之旅。

周中平对此夏令活动的举办表示祝贺。他希望台湾青少年能够通过夏令营活动,更加深入地认识大陆、了解宜兴,和我们共同传承和发展紫砂文化,一起促进两岸各方面的交流合作。

开营式上,花园豪生酒店、善卷村等十家单位还被命名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交流接待中心”。(宜报)

 

徐汉棠教育基金捐出首笔爱心款

30万元助60名学子圆梦大学

8月14日,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捐资1000万元冠名的教育基金会,捐出了第一笔30万元爱心款。来自丁蜀高级中学和丁蜀中等专业学校的60名2015届高考生成为首批受益者。

去年9月,徐汉棠怀着对寒门学子的关爱,捐资成立徐汉棠教育基金会。作为我市首个个人捐资冠名、基金化运作的公益性慈善组织,基金会以丁蜀镇的部分困难学子和优秀学生为重点资助对象。经过近一年的有序运作,首批30个奖学金和30个助学金名额确定,丁蜀高级中学和丁蜀中等专业学校的60名2015届高考生,每人收到了5000元的助学金或奖学金。“谢谢徐爷爷的爱心,将来等我有能力了也要资助教育事业,帮助贫困学子!”毕业于丁蜀高级中学、已被东南大学录取的金玥敏在拿到奖学金后,激动地说。(宜讯)


三百壶友聚会陶都开展公益活动

“紫砂麦田”助学组织在宜成立

8月8日上午,由《壶友网·紫砂江湖论坛》、《壶中天地》杂志主办的“壶友网紫砂江湖”八周年庆典大会在丁蜀镇紫砂宾馆举行。宜兴市陶协会长史俊棠、国大师汪寅仙、李昌鸿、顾绍培、李守才、曹婉芬、吴鸣等以及部分省大师和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名壶友参加了活动。

《壶友网·紫砂江湖论坛》每年在不同城市举行一次全国壶友联谊聚会,旨在促进紫砂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同时突出社会公益事业这一主题,自觉推介参与公益活动。当天,活动主办方介绍了全国壶友们历年来参与活动的盛况,进行了“恒天·紫金城杯——首届壶中天地新人新作大奖赛”颁奖仪式。

此次活动,宣布“紫砂麦田”正式成立,并特聘宜兴陶协会长史俊棠为名誉社长。现场播放视频显示,中国·麦田计划成立于2005年6月16日,一个民间助学组织,致力于改善中国贫困山区孩子的教育环境,包括为贫困山区中小学生提供读书资助、兴建校舍、成立图书室等项目。至今,麦田计划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四川、山东、湖南、湖北、浙江、江苏、云南、福建、河南、新疆、江西、广西等地区建立起近70支麦田团队,还分别在相关省建立了资助点。2010年10月,在广东省民政厅注册成立“麦田教育基金会”,成为国内首个以草根身份注册成立的基金会,专注探索深度助学。目前,麦客志愿者有7500人、注册麦友85854人、志愿者活动人数56万人次、资助大中小学生5760名、资助代课老师235人、建麦田图书室302间、兴建麦田小学14所、建立麦苗班26个、捐赠文具物资600吨。同时开展山区走访1122次,社区活动469站、城市联展732站、学校联展563站、莫凡报告会百余场,并获得了10余次麦田荣誉。

紫砂麦田是国内首家以行业协会参与成立的公益助学民间组织。麦田计划掌门人莫凡说:“宜兴是紫砂壶艺术大师的摇篮,也是全国壶友的聚集地。几年前,麦田顾问向我引见了张正中老师,让我感受到了紫砂人浓浓的公益情怀。那时我们就一直希望把麦田带进宜兴,带进紫砂艺术。后来张老师把想法告诉了史俊棠会长,没想到正好与史会长的紫砂公益理念不谋而合,就这样紫砂麦田诞生了,这是紫砂人和紫砂麦田共同的公益梦想!”(崔听槐)

 

“相和”悠扬曲中来

壶乐汇为紫砂界引进创客理念   

8月8日下午3时,随着“江南·相和曲”悠扬甜美的旋律,壶乐汇创客空间旗下5位创客成员联袂打造的《相和曲》系列紫砂套壶新品在中国陶都陶瓷城博览中心正式发布。同时,壶乐汇创客空间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哈尔滨等5个城市的销售网点同时启动。宜兴日报社、宜兴市陶协、宜兴书画界、部分紫砂大师与相关人士、壶迷朋友百余人出席了此次活动。

今年6月,由紫泥公社首创的宜兴壶乐汇创客空间有限公司成立,旨在实现紫砂壶艺、营销模式、合作模式的三大创新。注册资金1000万元,一期场所面积300平方米,为每位入驻的创客提供一个创意、创作、创业的空间,将喜欢紫砂、懂紫砂、有梦想的人聚集到一起,相互借鉴、帮助,集创新设计、推广、营销于一体。当天发布的壶乐汇创客1号作品“相和曲”其创意来自“相和歌辞·相和曲”之主题,以莲为造型,精选5种颜色的紫砂泥料,由杨雯丽、王可可、鲁东华、陈海波、缪逸云分别设计制作 了5把“莲态”不同的壶,取名为“和合”“和悦”“和乐”“和美”“相和”,为紫砂界引入创客理念,也是推广紫砂文化的一种有效途径。(佳木)

 

宜均近影——李守才师徒均陶展在沪举办

为期一个月的《宜均近影——宜兴“五朵金花”之李守才师徒均陶展》,于8月18日在上海东方陶瓷艺术交流促进中心完美收官。48件彰显现代均陶师徒传承的精品佳作,为观赏者提供了一次陶艺视觉“盛宴”。

宜兴均陶以“堆花”“均釉”两项绝活而独步千秋,历经千年传承,其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越发亮丽多彩。2014年,均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次以中国陶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宜兴均陶堆花技艺传承人李守才领衔、8位嫡传弟子参与的均陶展,集中了每人的获奖作品或代表之作,在瓶、钵、缸、盆等立体造型上,用精湛的技艺展示作品的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李守才送展的“凤戏牡丹”“鱼欢”“群欢”“鱼跃”等,展示了大师严谨的构图和炉火纯青的堆花技法,有如无声的诗、立体的画,艺术美感浓郁。弟子们如李倩的“鸿运当头”、杨俊的“花开富贵”、刘俊的“五福神狮”、吴娟的“金玉满堂”、宗根林的“清风”、葛家瑜的“花鸟”、吴吉的“国色天香”、张亮的“荷塘春色”等,展现了一派和谐美满、吉庆祥瑞的民俗文化特色。展出期间,高级工艺美术师杨俊为陶艺爱好者作了《均陶技艺》的专题讲座。

此次李守才师徒均陶展是由上海东方陶瓷艺术交流促进中心等主办,上海紫泥公社承办,得到上海长宁区文化局和长宁区文化艺术联合会的大力支持。(崔听槐 蒋尧基)

 

《百年景舟》征文获奖名单

作  者    征 文 作 品

荣誉奖18名

徐汉棠

《仰之弥高  缅怀恩师》

徐秀棠

《一代宗师  实至名归》

李昌鸿

《从玉璧到提璧》

汪寅仙

《缅怀景舟大师  弘扬紫砂艺术》

鲍志强

《古帖留手泽  翰墨忆顾老》

顾绍培

《树人犹先树德  聚才不拘俗套》

周桂珍

《亦师亦父紫砂缘》

蒋淦勤

《缅怀一代宗师  壶艺泰斗顾景舟》

潘春芳

《回忆早年与顾景舟老师共同经历的岁月》

刘培金

《顾景舟精神永放光芒》

潘持平

《五十年前顾景舟教我们做花盆》

高振宇

《顾景舟紫砂艺术》

吴群祥

《吾师制作石瓢壶的一段佳话》

葛陶中

《师恩如山  师爱似海》

邱玉林

《壶艺无限》

赵江华

《舟去何日归》

张国伟

《大师风范永存》

盛畔松

《艺坛丰碑  矗立心间》

特别奖

徐  风

《布衣壶宗——顾景舟传》         

一等奖4名

李北山

《顾景舟:手艺的终结》       

沈  平

《鹧鸪壶,一曲深情的绝响》    

黄怡嘉

《浅析顾景舟紫砂作品风格》

章以谦

《老宅论壶琐记》

二等奖8名

达  黄

《壶叟文心》

徐建荣

《“摇撸  撑篙  掌舵”》

蒋尧基

《顾景舟大师台湾记行》 

黄单华

《百年紫砂重作史 人间难得一景舟》

赵  岳

《顾景舟个人性格特征解读》

邓君曙

《顾景舟先生二三事》

顾心瑜

《爷爷与我在一起的那些日子》

徐若水

《工匠气质与人文精神》

优秀奖12名

葛明初

《记忆像一部典藏的书》

吕会田

《葛陶中眼中的师父》

吴达如

《顾景舟的艺胆》

陈  健

《记顾景舟大师的一篇手稿》

半残老人

《试读顾景舟紫砂论著和鉴定》

赵琴芬

《大师的风范》 

朱璟秋

《蠡水悠悠》 

李长平

《顾景舟紫砂艺术思想浅析》

张志强

《后顾景舟时代的紫砂》  

史春阳

《景舟百年,我们追寻工匠精神》

徐建亚

《顾景舟装铁耙》  

陈茆生

《壶艺创新需要丰富的生活积累》 


紫韵香江  一往情深

史俊棠

我第一次踏上香港的土地是在1987年,应郑修文先生之邀,参加香港海洋公司举办的紫砂展。那时我在宜兴紫砂工艺二厂当厂长。同时受邀的还有紫砂工艺厂的顾绍培、沈汉生、宋建荣等一行7人。在港期间,不仅受到了海洋公司的精心安排盛情接待,也得到了锦锋公司、英泰公司、双鱼公司等多家紫砂经销商的款待。

当时的宜兴紫砂能走向海外市场、特别是台湾市场,主要得益于香港四大公司的辛勤奔走。在海峡两岸尚未三通的年代,四大公司轮流在香港举办紫砂展览,一边邀请台湾玩家藏家,一边邀请生产厂家的制壶艺人,用这样的方式,架起了宜兴紫砂与台湾之间的桥梁。

早在1979年,香港的罗桂祥先生亲自来宜兴考察紫砂,并按壶索骥发现了一批制壶高手,一次就下了为数不少的订单。由他捐赠藏品的香港茶具文物馆,至今仍是世界各地茶具收藏家和紫砂爱好者的向往之处。1985年、1988年、1990年四大公司之一的锦锋公司三次举办宜兴紫砂展览,印制紫砂画册《壶锦》1-3集;英泰公司也搞紫砂展,并于1985年和1987年分别印制《古今名壶集》和《壶艺瑰宝》紫砂作品集;海洋公司于1987年举办宜兴紫砂展并印制《砂壶集》画册;双鱼公司也同样主办紫砂展。1991年,中国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刘培金总裁委托香港华萃有限公司黄毓麟先生办紫砂展,并出版大型画册《宜兴紫砂当代名人录》。1993年,宜兴紫砂二厂、三厂、四厂等,由丁蜀镇组织一同到香港办展,配以《紫砂风采》画册赠送。这些大型画册既推荐优秀作品,又宣传制壶人,对宣传宜兴紫砂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日后的紫砂名人名作也由此而来。总之,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宜兴紫砂走向海外市场,制壶人能声名鹊起,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香港这个国际大都市的各种紫砂活动。除上述四大公司之外,还有许多香港商客也纷纷来宜兴经销紫砂,当时的香港永乐街上,陈列销售宜兴紫砂壶的商铺比比皆是。

如果说这些宜兴紫砂在香港的展览活动都洋溢着商业气氛,那么,有关宜兴紫砂的学术研究,在香港同样得到重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不仅藏有许多宜兴紫砂历史作品,更有像黎淑仪老师这样的紫砂学术研究人员,她们长期关注宜兴紫砂文化,在她们的执着努力下,1997年曾主办了“陈鸣远作品研讨会”,2005年又主办了“陈曼生研讨会”。就在今年的4月份,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文物馆和茶具文物馆又联合筹划,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所文物馆与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联合主办了“宜兴紫砂陶艺与文化”展览,全面展示及探讨宜兴紫砂陶器的工艺成就与发展,及其文化要义与社会影响等。展品为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北山堂藏品168项及茶具文物馆罗桂祥藏品50项,共计218项。第一主题是宜兴茶壶的文化内涵与鉴赏,分为供春壶的故事;紫砂壶独领风骚;曼生壶及其流风;孟臣壶与功夫茶;清末民初的名工雅制;现代壶艺承传;外销紫砂及影响等七个副题。第二主题是茶文化以外的紫砂制作,包括博古陈设、文房雅玩及像生雕塑等。在主办各种紫砂学术研讨会时,每次都能邀请徐秀棠、汪寅仙等紫砂业内人去参加,并都有学术成果发表。多年来,香港不仅是宜兴紫砂商业活动的集聚地,也是宜兴紫砂学术研究的高地。

我多次赴港,大多是参与有关紫砂的文化与商业活动,曾在香港的电视台出过镜,曾为香港中艺陶瓷的员工讲过课,也曾经拜访过罗桂祥先生和刘海粟夫妇,并与他们共叙友情。尤其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每次宜兴来举办的紫砂活动,都能得到新华社香港分社、华润集团、中艺公司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因此结识了一大批香港的或在香港工作的朋友,至今常有相互问候。当香港回归十周年时,《无锡日报》就这一话题专门采访了我,并以《是谁撩起紫砂的神秘面纱》为题作了报道。文章在最后说:“宜兴紫砂因香港散发出夺目的光彩,而这份夺目的光彩更深深吸引着香港……。”

两岸三通后,台湾的玩家、藏家、商家可直接来宜兴寻觅紫砂,拜访紫砂人,因此,香港的四大公司及其他紫砂经销商逐渐退出。仅有几家还在坚持。我一直在想,什么时候能再在香港举办一些规模较大的紫砂文化活动,我十分愿意再来参加,这次机会终于来了。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组织“紫韵香江——当代紫砂茶器精品联展”,这是时隔多年后,在香港举办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宜兴紫砂展览。宜兴紫砂壶为茶而生,因茶而兴。它是中国茶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茶文化繁荣了紫砂文化,紫砂文化也丰富了茶文化。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能举办 当代紫砂茶器精品联展,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今年,迎来宜兴紫砂工艺厂建厂六十周年,正好又是宜兴紫砂的一代宗师、壶艺泰斗顾景舟百年诞辰之时,紫砂产地宜兴将会有一系列“百年景舟与宜兴紫砂”的纪念活动,宜兴紫砂工艺厂也会举办六十年厂庆活动。感谢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精心组织,在这样一个极具意义的时机,征集数十位紫砂艺人的精心之作,诚邀多位紫砂大师们赴港赴港参加活动。尽管时移世变,但宜兴紫砂人对传统的制作工艺始终坚守,如有不同则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中有所创新,而这种创新,更多的是彰显了时代的精神和文化的气息。在此之前,华盛小朋友拜访了一个个制壶人、挑选展品、拍摄照片,赶在展出之前出一本《紫韵香江》画册,由徐秀棠大师题写书名并提供文章,汪寅仙大师也写了文章。嘱我写个前言,感到无从下笔而一拖再拖,电话催逼之下,只能掏出一段记忆,感恩香港诸多朋友多年来仍寄情于宜兴紫砂,始终不离不弃,实乃宜兴紫砂之大幸。我想宜兴紫砂一定需要香港。

(本文系《陶都风·紫韵香江》一书前言)

  

WTO成员表示将实施优惠措施支持

最不发达成员服务贸易

截至2015年7月31日,已有11个WTO成员通知服务贸易理事会,称将实施优惠措施以推动最不发达成员参与全球服务贸易。这是对巴厘部长级会议决定的务实承诺,也是实现WTO最不发达成员发展目标的关键一步。

这些优惠措施涉及对来自最不发达成员的服务和服务供应商提供优惠的服务部门和供应模式等方面,如放宽市场准入等。截至7月31日,已表示将对最不发达成员实施上述优惠措施的WTO成员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韩国、中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新加坡、新西兰、瑞士、日本。同时,欧盟和智利也已通知服务贸易理事会,称在其国内程序完成之后就将通知WTO对最不发达成员实施优惠措施。

                      (消息来源: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2014年欧盟贸易救济措施实施情况较上年减少

2015年8月3日,欧盟委员会针对2014年欧盟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执行情况发布年度报告。

报告统计显示,2014年,欧盟对外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有所增加,为16起,而2013年为9起。2014年,欧盟采取临时贸易救济措施的案件数量减少,仅为2起,而上年为6起;欧盟未采取措施而终止调查的案件也从上年的11起降至4起。2014年,欧盟采取最终贸易救济措施的案件数量从上年的17起降至4起。以上立案、采取措施的数据的变化基本反映了未来9~15个月,欧盟采取贸易救济措施的情况。在复审调查新立案方面,2014年欧盟发起的案件交2013年减少14起,为22起。其中,包括10起日落复审立案调查,5起期中复审立案调查,2起新出口商复审立案调查,2起反吸收调查,3起反规避调查。其间,欧盟委员会对8起日落复审调查确定继续实施措施。2014年,欧盟未发起新的保障措施调查,也未采取保障措施。关于欧盟贸易防御措施(包括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简称TDI)现代化的进展方面,2014年4月,欧盟委员会启动新程序规则工作;2014年年底仍未达成一致。

此外,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6月30日,欧盟委员会对外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中,有80起反倾销案件正在实施反倾销措施,14起反补贴案件正在实施反补贴措施,有50起案件正在调查中。

              (消息来源: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瓷砖产品频繁遭遇反倾销

2015年7月14日,应国内企业申请,突尼斯对进口瓷砖进行保障措施立案调查,涉案产品海关编码为690710、690790、090810、690890。在国内市场愈发萧条的当下,瓷砖出口市场也遇“滑铁卢”式下滑。今年以来许多陶瓷企业出口销量都有大程度的下滑。

2015年瓷砖出口市场并不平静。1月份,巴西贸易保护局发布的供稿显示,巴西对华瓷砖发起了反倾销终裁,对未提出价格承诺的中国瓷砖企业征收3.34-6.42美元/平方米的反倾销税,征税期限为5年;2月25日,哥伦比亚贸工部外贸司发布决议,正式对进口自中国的瓷砖(涉案产品税号:6907.90.00.00和6908.90.00.00)启动反倾销调查程序;5月8日,中国国家商务部官网发布公告称,墨西哥已决定对原产自中国的墙砖和地砖(涉案产品税号为:69079099和69089001)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产品包括釉面和非釉面瓷砖,佛山共有137家陶瓷和贸易企业涉案;6月,印度对原产于中国的瓷砖作出反倾销新出口商复审终裁,佛山两陶瓷企业(一家为陶瓷贸易公司)因不符合印度新出口商标准,不被予以单独税率。

中国瓷砖遭受反倾销的首要原因,就是其价格低,与国外产品相比,国内瓷砖生产成本更低廉,加上国内的低价恶性竞争,导致在国外市场中国瓷砖价格普遍偏低,冲击国外市场。

                 (信息来源: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宜瓷青韵  人文气息

——“谈青窑艺”的艺术品位

蒋尧基

观赏宜兴青瓷,玉韵无言,至善至美,淡淡青色,纯净柔和,是一道充满诗意的风景。

在众多的青瓷企业或作坊中,从“碧玉青瓷”到“谈青窑艺”一路走来,蕴含了谈志坚的追求与梦想——重建宜兴青瓷的历史坐标,让宜兴青瓷在历史的长河中拥有自己独特的话语。他作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宜兴青瓷制作技艺”唯一的省级传承人,又一次行走在宜兴青瓷开拓创新的路上。

回望宜兴青瓷的漫长历史,它从西周起步,融入宜兴窑的传统文脉,现存的一件件原始青瓷残片或器皿,说明这一古老的宜兴瓷种,在火与土的升华中凝聚了吴越文化的烙印,以及江南水乡的品性,与著名的“越窑”同源,书写出久远的辉煌,成为宜兴瓷业的先驱。西周至隋唐五代,宜兴青瓷作为商品,行销到江南地区或是更远的地方,如果从文化遗产的角度来看,宜兴青瓷有着自己的发展脉络,有着自己的资源、技术和智慧,有着自己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

现今,我走进坐落于丁蜀镇洛涧工业园区的“谈青窑艺”,在它的青瓷艺术馆里见到了许多古青瓷文物,还有不少具有时代特征的当代艺术青瓷。以谈志坚为代表的研发团队,创新设计着文化青瓷,引领宜兴青瓷的振兴和发展。

琳琅满目的“谈青窑艺”无论是瓶、尊、盆、钵,还是盘、罐、壶、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点燃了文化薪火,触及了生命梦想,包容了中华人文精神和文化元素。“文化青瓷”是一种新的设计构想,更是对艺术、美学的寻觅。他们吸引了一批专家、学者的参与,宜兴青瓷成为“文化的工艺”,最为可贵的是以陶艺家为独立的个体,在创新中运用传统的鲜明的中国符号,使青瓷艺术品别开生面。

谈志坚先生的“窑变斗笠碗”是一件制作、烧成诸多工艺难度很大的艺术品,碗口直径80多公分,而碗足直径仅13公分。通过拉坯成型,呈现出旋转的线条之美,碗口上的窑变色泽,恰似斗笠的滚边装饰。作品融入了青瓷传统工艺和民俗文化,展现了“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情画意。“鱼跃涟漪瓶”的整体造型如一湖春水般的明澈温顺。瓶的腹部用“跳刀”技法,装饰成小小的涟漪,而上下的线条好似荡漾的圈圈波浪,是生动的写意的。瓶口上两条跳动的锦鲤,其色彩是窑变中产生的效果。这一对小精灵寄寓着“鱼跃龙门”的美好畅想。谈珂的作品联结古今的记忆,联结生活与艺术,也联结理想与现实。“窑变包容”用陶艺的视角描写“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浩然正气和君子之风。“窑变篆刻瓶”再现了甲骨文的形态,将中国久远的文字历史与独特的魅力用青瓷来承载,形成穿越时空的记述,让文字的生命延续。

陈顺根创作的“鳜鱼洗”是一件现代陶艺式的青瓷文玩。创作的构思源于唐代诗人“西塞山前白露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意境。这件文房水洗突破了常见的造型模式,是自然抒畅的,一抹水绿,口沿卷曲,内塑两条写实的鳜鱼,将江南的水韵春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周顺元制作的“东坡美人肩”如亭亭玉立的美女,婀娜多姿,娇媚动人。露出的紫砂胎体上用隶体书法镌刻了苏东坡的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种极具“中国风”的青瓷佳作,是情与景的交融,词与形的契合,充盈着对美好生活的崇尚,对宇宙万物的哲思。

尹安石教授心系家乡的青瓷,潜心于跨界创作。他的作品“阳羡春早”,抒发了对故乡宜兴的挚爱情怀。而“大江东去”挂盘,用刻刀在青瓷上铭记历史,把浩荡江流和人文故事纳入青瓷的创作之中,意境广博,感慨深远,颂扬了“江山如画”的壮美,“多少豪杰”的赞叹。

书法篆刻家徐子屏先生运用手中的刻刀在青瓷上留痕,篆载历史诗篇,弘扬君子之道。他的作品“观沧海”是一件青瓷缸,把曹操的《观沧海》诗篇镌刻其上。用“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来表述曹操叱咤风云的豪迈气概。“青山碧水,若出其中,君子之德,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谈青窑艺”秉承和坚守着文化青瓷的脉动,这就有了宜兴青瓷的时代价值,有了超越工艺的文化内涵。从而也反映了“谈青窑艺”孜孜以求的一种虔诚与境界。

 

“镶玉包锡壶”的中美陶缘

潘奕宇

宜兴陶瓷博物馆紫砂历史馆中陈列有一把极为珍贵的紫砂壶艺作品,名为镶玉包锡壶,此壶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那是在2009年10月22日,美国加州的陶艺家芭芭拉?布朗女士在其丈夫和美国陶艺学会会长周光真先生的陪同下造访宜兴,她怀揣着两把珍藏多年的紫砂壶要捐赠给宜兴陶瓷博物馆,壶艺之精美使人无不赞叹。其中的一把便是镶玉包锡壶。

此壶内胎为紫砂,通体包锡,壶身为柱形分五瓣,俯视好似一朵梅花,壶口突出,壶嘴、壶把、壶钮皆镶玉。壶内底部印有一枚章为“范述曾制”, 范述曾,名廷镇,字子安,号芷庵,武进(今江苏常州)人,能作花卉草虫,并书法,曾与陈曼生、杨彭年合作,善制镶玉包锡壶,造型别致。这把漂洋过海,重回故土的“海归”壶在展示其魅力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疑问,镶玉包锡的工艺是怎样诞生的?这么复杂的工艺又是如何在壶上施展的?

据史料记载,以锡制壶的第一人是明代万历年间的苏州人赵良璧,据说赵良璧仿时大彬的紫砂壶式样,以锡创制成锡壶。而在锡壶上镶玉的第一人是归复初,也是苏州人,以生锡制壶身,用檀木作壶把,以玉作壶嘴和盖顶,他的作品当时就很昂贵。在出土了时大彬柿蒂纹如意壶的华师伊的墓中同时也出土了一把归复初所制的锡壶。到了清嘉道年间,将玉、锡和紫砂结合在一起的壶出现了。据清代蒋茞生在其《墨林今话续编》中记载:“朱石梅坚,山阴人,工鉴赏,多巧思。砂胎锡壶,是其创制。”现在一般多认为镶玉包锡紫砂壶的创始人为朱坚。为什么要用锡包裹紫砂壶,也许是用锡来掩盖壶的破损,也许是锡质地软相较于紫砂易于铭刻,具体原因我们已不得而知,虽然包锡破坏了紫砂壶透气性好的性能,掩盖了紫砂朴实无华的光泽,后世基本很少制作此类壶,但它的出现,可以体现当时紫砂文化与其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为紫砂壶装饰风格的开拓进行的探索和尝试。

镶玉包锡这一装饰工艺虽复杂,但存世的镶玉包锡壶也不少,这把镶玉包锡壶与其它壶不同之处在于壶铭和无史可查的题刻者。此壶正面铭刻“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友香刻”。“友香”这个人在我们现有的史料中没有记载,但在福建省闽南县宏琳厝民俗博物馆中也藏有一把题款为“友香刻”的包锡壶。友香所题壶铭,出自杜甫《望野》一诗,反映的是连年战乱的情景,作者忧家忧国,伤己伤民的感情,迸溢于字里行间。一般壶上题字都会书写山水风景、怡情养性的句子,像这样题有爱国诗句的比较少见。根据壶作者范述曾的活跃年代,在清代嘉道年间发生的重大战争只有鸦片战争,也许这位“友香”正是在战乱中颠沛流离,感受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怀着忧国忧民的心情题下了这句诗。再看壶的另一面刻有一幅石竹图,竹子于石缝中参天而出,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清代郑燮《竹石》一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可以看出题刻者“友香”所怀民族气节,如同竹子一样坚韧不拔、铁骨铮铮。

芭芭拉布朗女士是一位出色的收藏家,足迹踏遍了全球六十九个国家,参加过许多国际性陶艺研讨会,她的热情、亲和力及对陶瓷艺术事业的奉献精神感染了许多人,芭芭拉·布朗女士无愧为一位国际陶艺外交大使,她捐赠的这把镶玉包锡壶从美国回归紫砂的故乡,壶中不仅融入了先人们的精思巧手,更凝聚了中美陶艺的友谊之情。

 

军旗升起的地方

尧文

江西南昌作为经色圣地,是军旗升起的地方。“八一”南昌起义的革命故事从小就熟读于心田。如今走进了这片红色的土地,看到了太多的革命遗址,仅在“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就又一次重温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和逝去的永远铭记的岁月。

“星移斗换首义事,立业建功垂青史。”我们走进位于南昌中山路380号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以及作为原馆的灰色墙面的曾经的“江西大旅社”。这个旅社高5层,当时是南昌起义的指挥中心,那里有指挥部、周恩来卧室等。现在的纪念馆是2007年新建的,投资1.5亿元。馆前的大院有许多革命志士的全身雕像和头像,这都是为了钩沉记忆,缅怀先烈。序厅,圆雕的底座是崩裂的石块,而这些石块的中间是一只高举并紧扣着汉阳造步枪板机的手,背景是一面鲜艳的“八一”军旗,圆顶上绘以蓝天、白云,象征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决心,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据史料记载,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人。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决定在“南昌革命暴动。”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及贺龙、朱德、叶挺、刘伯承等领导下,起义部队按照预定的部署,向驻守南昌的敌军发起猛烈进攻,经过4个小时的战斗,取得了胜利。

起义军于8月3日先后撤离南昌,经江西瑞金、会昌,进福建的长汀、上杭,于9月下旬到达广东的潮州、汕头,1928年4月在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师,合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南昌起义参加者共二万三千余人,留下姓名的仅一千零四十二人。新中国成立之后,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的有18人,授予军衔的有元帅6人,大将3 人,上将4人,中将7人,少将6人,担任省部级领导的20人,他们都是共和国的功勋。

展厅里的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诉说着烽火岁月里革命斗争的艰苦卓绝。这些刀、枪、军旗、袖章、军帽、军鞋都是战士的遗物,也是腥风血雨下的见证。令我惊讶的是一件宜兴产的堆花大龙缸,也陈列其间。这只缸原来是江西大旅社里养金鱼以供观赏用的金鱼缸,后来为起义军盛放生活用水。现在它已经成为文物,置放在玻璃展柜里。

“枪声震八方,义士举南昌。待到硝烟尽,军旗耀日扬。”八十八年过去了,南昌城头升起的“八一”军旗依然高高飘扬,“八一”精神也将永放光芒。参观纪念馆是在提醒我们,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眼前的好光阴,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也许这就是对先烈的最好缅怀。

革命红旗血凝成,盛世莫忘烈士魂。

 

客家土楼

崔听槐

客家土楼是中原先民在唐宋时期迁移至福建永定,为生存和发展而用土构筑的楼房。千余年来,其建筑主体形式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神奇的山区民居建筑,成为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

“土楼方圆蕴天地,客家一脉承古今”。永定是一个没有大门的中国土楼博物馆,当我们游走在湖坑镇洪坑村的土楼客家民俗文化村景区,深深地被眼前奇异独持的建筑群所吸引,或圆或方的土楼群,错落有致,鳞次栉比,青山怀抱,绿水环绕,田园烘托,既壮观,又抒情,无不各自形成结构奇巧的审美客体和艺术魅力。在一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勒石上,镌刻着几行文字:拥有“福建土楼”最多的县——永定县,数量23000座;圈数最多、建筑规模最大的土楼为“承启楼”;最高的土楼为“永隆昌楼”;最古老的土楼为始建于唐朝的“龙安寨”。寥寥数行,令人叹为观止。另有资料显示,永定现存著名圆楼360座,著名的方楼4000多座。景区内,有富丽堂皇、建于1912年有“土楼王子”美称的“振成楼”,有建于1834年、宛如布达拉宫的宫殿式建筑“奎聚楼”,也有建于1880年、府第式经典建筑“福裕楼”以及建于1901年的袖珍楼“如升楼”等不同特征土楼40多座,它们沿溪而上,与青山、绿水、翠竹、拱桥、水车、农田和谐相处,多姿多彩,让人过目难忘。圆形土楼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它就像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又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难怪在冷战时期,它曾被西方国家认为是我国的核反应堆,也曾被美国误认为导弹发射基地。

圆形经典土楼“振成楼”是中外游客必到之处,它占地5000平方米,高约16米,悬山顶抬梁式构架。拱形大门上有醒目的“振成楼”3字,大门门联书写“振纲立纪”“成德达才”,横额“成凤祥麟”,华夏文明之风扑面而来。楼分内外两圈,外圈4层,每层48间,按八卦形设计,每卦6间,一楼梯为一个单元,卦与卦间筑防火墙,楼面上两层各有竖方形窗户30多扇,内圈两层,更显精致独到,圆形天井中设祖堂,也是一个舞台,台前立有四根长近2米、高近7米的大石柱,舞台两侧上下两层30个房圈成一个内圈,二层廊道精致的铸铁花隔栏杆,是从上海运到此楼嵌制的。大厅里门楣上有民国初年黎元洪大总统的题字。早在1986年,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世界建筑模型展览会上,振成楼曾与雍和宫、长城并列展出而轰动一时。

客家土楼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砂、糯米、石灰、蛋清、竹片混合而成为外墙,厚一至二米,内部用黄木和杉木,夏可抵暑气,冬可抵冽风,还可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楼顶覆以火烧瓦盖,经久不损。自古代至新中国成立前,土楼的重要功能是客家人作为自卫防御的坚固城堡,楼体坚如磐石,大门是用10厘米厚的杂木制成,外钉铁板,楼门上装有防火水槽。圆形土楼一、二层不开窗,有双层的外层开窗,除用于通风采光外,也便于阻击入侵之敌。土楼除防范外,还有防火、防震、防兽等作用,而且冬暖夏凉。另一大功能是生活设施完备,底层是厨房和餐房,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居室,配有水井、浴室、磨坊等设施,可谓生活无忧,俨然是一个小社会。

永定土楼于2008年7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是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见证了东方文明的质朴与完美,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犹如一部读不完的百科全书。

 

无与伦比的宜兴方言

钟灵毓秀的宜兴,其方言也着无与伦比的魅力。许多普通话难以比喻的词汇,却在宜兴方言中演绎到了极致。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宜兴方言,活色生香到令人惊叹,形象贴切到让人自豪。

一样东西很硬很硬,普通话不知如何比喻,可宜兴方言就能修饰:“狂铁丝硬”,如铁这般硬,硬的程度,如握在手;反之,一样东西很软很软,形象的宜兴话如此形容:“彻答啦软”,软的程度,可想而知。

这样东西比较粘,普通话最多说很粘,而宜兴方言比喻给你看,“叮咛嘎吱”,不用细想,满手就是“叮咛嘎吱”的感觉;那样东西比较脆,例如炒西瓜皮或拌黄瓜等,“呱啦蹦脆”何用尝?这“呱啦蹦脆”的感觉,带着声响,何等活色生香。

今天烧的菜比较淡,普通话最多一句是非常淡,而宜兴话呢?“淡叽骨糟”,还有“雪骨烂淡”,鲜灵活现的比喻,无比生动。

今天很累了,普通话最多说非常乏力,而宜兴话呢?“吃力巴虾”,虾也不直了,如何有力?走路“直跌八冲”的了,真老“七老八十”,“眼瞎腊答”,“尼聋乒乓”的了。“七老八十”指年纪大,“眼瞎腊答”指视力差,“尼聋乒乓”指听力不便,一个年老体弱的鲜活形象,如在眼前。

前面过来一个男人,个子很矮,宜兴话又是如何形容呢?“一角落短”或“矮菩罗所”;如果个子不但矮,且身胚很粗,再送他一个“粗脖愣墩”,再看看,这不是武松的哥哥武大郎吗?对岸立着一位女子,眉清目秀很漂亮,宜兴话又是如何描写呢?“水仙钓鱼”或“水泼荷花”,临花照水,出水芙蓉,这等女子,不是董永的娘子七仙女吗?

那人为人不爽,宜兴话说他“涩里涩格”;这人办事不诚,宜兴话送他“七空八劝”;那人胆子很小,宜兴话怜他“乌里掩壁”;这人说话不多,宜兴话夸他“赤子没嗓”。

一支藕,长得“雪白粉嫩”;一张桌,漆得“油光刷亮”;一家人,生得“傲龙虎健”;一家生活,个个“甜糖蜜底”。无与伦比的宜兴方言,要多生动,有多生动;要多鲜活,有多鲜活;要多形象,有多形象。这是宜兴本土民俗文化的瑰宝,蕴含着几千年来宜兴人民的丰富想象;浸润着多少代宜兴百姓的无穷智慧,值得我们宜兴子孙代代延续,人人发扬。(邵湘君)

 

【七律】·纪念顾景舟百年诞辰

邓君曙

几许清风伴月明,雁归雁去百年迎。

横空大匠竞舟揖,艺海壶公誉国城。

铁骨柔肠堪典范,文心赤胆作冠缨。

功成近代留宏响,抟土成金万代鸣。

 

【七律】·集顾老生前壶款、闲章,用其意也

荆南寂寂布衣身,烛影山樵总逸人。

泛梗飘萍春水绿,飞舟竞渡趣情真。

看茶缀墨闲明月,仰首周公振夕晨。

陶艺曼晞传百代,宗师泰斗誉红尘。

注:顾老年青时曾自刻几枚图章,分别是“敬周”( 与“景洲” 谐音,也含有“敬仰周公” 之意)、“瘦萍”、“荆南山樵” ——见作家徐风《布衣壶宗——顾景舟传》。上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后期有“还一日闲为我福” 、“足我所好翫而老焉” 、“曼晞陶艺” 等。其他有“景舟制陶” 、“宜兴人” 、“顾景舟” 、“啜墨看茶” 等——见徐秀棠  山谷著《紫砂泰斗顾景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