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都通讯

《陶都通讯》2016第一期


2016-01-28  

新 年 寄 语

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  史俊棠

元旦的钟声已经敲响,新年的脚步迈进了充满激情与希望的2016年。“十三五”将要开启征程,提振信心,明确目标,落实举措,全面实现小康,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时代话题。

回望2015年,宜兴陶瓷行业克难求进,不懈努力,陶瓷经济总体上止跌回升,企稳向好,特色优势彰显。

科技助推宜兴陶瓷产业发展

富陶科、新嘉理独特的建筑陶瓷、至正精陶等出口海外市场,势头强劲。一方科技增幅达到75% ,富陶科增长达60.79%。王子制陶、化机集团的应税销售同比增长43.74%和32.35%,华井科技引进日本技术、德国设备,成为国内唯一的氮化硅超级陶瓷生产企业。耐材企业转变经营模式,提供设计、生产、施工、安装、保养于一体的服务,赢得用户欢迎,中创耐火、兴贝耐火、远舟耐火、泰科耐火、宜刚耐火等企业的应税销售都有较大幅度增长。日用陶瓷企业改革驱动,转型发展,收获成果,省陶研所有限公司、暗星陶瓷、华丰陶瓷、信亿陶瓷同比增长达到二至三成。南耐、金帆、拜富、彩陶、东方陶粒等骨干规模企业的陶瓷经济总量依然为整个行业挑大梁。陶瓷、陶艺、陶文化,凸显了宜兴陶瓷行业富有鲜明亮点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释放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化引领宜兴陶瓷产业提升

2015年的陶瓷文化弘扬,可谓好戏连台,精彩纷呈。第八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的成功举办,“百年景舟”纪念活动盛况空前。围绕“陶醉中国,陶缘景舟,陶苑芬芳,陶行阳羡,陶都兴业”这五个“陶”的主线,举行了顾景舟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百年景舟”紫砂艺术展不仅在宜兴举办,还走进了台湾、香港、北京、上海、南京、沈阳和韩国首尔。全国陶瓷文化高峰论坛、首届“景舟杯”制壶大赛、“宜兴窑系”研讨、中国当代大师作品展、第四届国际花盆节、顾景舟艺术馆开馆、《顾景舟》电影首映、“百年景舟”征文并出版《百年景舟征文选集》、《布衣壶宗——顾景舟》传记实文学问世、《国家名牌手——记任淦庭紫砂陶刻艺术》出版和“宁朗杯”陶刻大赛成功举办、“日本常滑烧陶艺展”圆满落幕……陶瓷文化竞放华彩,陶艺书香陶醉中外。

陶艺活动频繁、陶艺获奖成果累累

以紫砂、均陶、青瓷为代表的陶瓷文化艺术展示活动也是络绎不绝。宜兴均陶竞艳第十二届中国(无锡)国际设计博览会;第十届全国陶瓷艺术展设计创新评比中,宜兴陶瓷有67件分获金、银、铜奖;参加第五届中国(北流)陶博会,宜兴紫砂再获殊荣,得奖率居各参赛产区之首;第三届宏光紫气文化艺术节在宜开幕,来自美国、阿根廷、俄罗斯、巴西等10多国家的116件(套)陶艺精品展出,成为中外陶瓷交流的盛会;《宜兴巾帼陶艺家作品集》首发既作品展在陶瓷城亮相;第三届陶都青年陶艺家评选暨精品力作174件,在陶瓷城展出,第三次评出10位“十佳青年陶艺家”和20位“优秀青年陶艺家”;“三阳和谐·善美陶都——宜兴陶艺精品展”先后在宜兴、扬州、苏州巡展;“悲鸿杯”紫砂艺术大赛和“曼生杯”陶艺大赛成功举办;“谈青窑艺”在无锡展出;徐秀棠、曹婉芬、顾绍培紫砂艺术回顾展分别在上海举办、建新村成立“小窑青瓷专业合作社”、任墅村成为“紫砂雕塑专业村”等等,都为弘扬宜兴陶瓷文化增光添彩。

协会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我们始终坚持“服务、代表、协调、自律”的宗旨,尽力做好为陶瓷行业的发展服务,鼎力做好宜兴陶瓷文化的宣传弘扬,积极推动并参与宜兴陶瓷“十三五”规划的制订,引导并促进宜兴陶瓷文化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2015年,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成为国际陶艺学会团体会员。承担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交办的任务,在宜兴圆满举办了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选的实际操作技能考核。2015年,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被江苏省民政厅公示为全省示范性社会组织。市陶协成立了陶刻分会。编撰出版了《宜兴彩陶》和《紫砂研究(第四辑)》等专著,继续办好二刊一报,即《江苏陶艺》《宜兴紫砂》和《陶都通讯》,为广大读者提供宜兴陶瓷文化方面的知识,交流和沟通陶瓷技艺方面的信息和资源,助推陶瓷产业发展。

2016年,我们将站在新的起点上,全力推动宜兴陶瓷经济的稳健发展,要紧紧依靠广大陶瓷企业、陶瓷企业家、陶艺工作者,在改革创新中焕发生机和活力,提振发展信心,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实事求是地审视自己的成绩与不足,在转型升级中抢抓机遇,在深化改革中加快发展,在“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走好步,在新一轮的“竞跑”中抢得先机,为书写宜兴陶瓷的时代新篇章而继续不懈努力。

最后,祝大家新年新气象,再创新辉煌!

 

紫烟生翠——葛昊翔陶瓷艺术展开幕

第三届陶都宜兴十佳(优秀)青年陶艺家颁奖

1月16日,由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宜兴市青年联合会主办,宜兴陶瓷博物馆、中国紫砂博物馆、葛记陶庄承办,丁蜀镇青年陶艺家联谊会、宜兴彩陶工艺厂、金辉集团等协办的“紫烟生翠——葛昊翔陶瓷艺术展”在宜兴陶瓷博物馆开幕。第三届陶都宜兴十佳(优秀)青年陶艺家颁奖、《宜兴彩陶》新书首发同时举行。

宜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菊明、团市委书记周俊鹏,宜兴市陶协会长史俊棠、副会长鲍建生,丁蜀镇委副书记周泉荣,宜兴陶瓷博物馆馆长周小东,宜兴彩陶工艺厂厂长葛伯初,国大师顾绍培、邱玉林、李守才、吴鸣以及省大师范伟群、史小明等陶艺界人士百余人出席了活动。

葛昊翔出生于制陶世家,现为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第二届陶都宜兴十佳青年陶艺家。近20年来,他继承先祖葛明祥、葛源祥在清朝乾隆年间蜚声陶界、世称“葛窑”的泥釉和器型特色而成为“葛窑”传人。近年来,他潜心钻研,执着追摹举世闻名的宋代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釉色的风格和艺术特色,在釉料中加入不同配比的天然蓝宝石、绿松石、南红玛瑙、水晶等名贵宝石,经上百次的试验,成功研制出豆青、月白、蓝宝石均釉、南红玛瑙黄釉等主釉色,色彩或淡雅,或明丽,或莹润,造型有文玩、赏石、蒲盆、瓶尊四大类,釉色与本地陶瓷原料结合,重现了宋代五大名窑的艺术风采。2015年3月2日,作品“宜均釉三阳(羊)开泰瓶”被选作习近平主席赠予前来访华的英国王室威廉王子的国礼,8月17日,另一件“宜均釉瓜棱长颈撇口瓶”,由中国人民外交学会选为国礼,赠予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央视记者还专程来宜对葛昊翔作了专访,于12月12日在央视二套《中国财经报道》专题中播出。

这次展出的150余件作品,均为作者近年研制的精品力作,其中如釉料中加入天然蓝宝石的“豆青釉仿汝裹足洗”“豆青釉文房山子”“豆青釉六面开光蒲盆”以及“月白釉龙瓶太白尊”和加入南红玛瑙的“黄釉窑变四系尊”等,让人重新领略千年前宋代五大名窑的迷人魅力,在陶都非遗传承中体现了青年陶艺家的智慧和创新水平。

开幕式上,对荣获2015年第三届陶都宜兴十佳青年陶艺家、20位优秀青年陶艺家进行了颁奖。由史俊棠主编、苏州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宜兴彩陶》一书进行了首发。(崔听槐)

 

第二届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

省陶瓷艺术名人评审工作启动

日前,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遵照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同意开展第二届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省陶瓷艺术名人的复函精神,评审工作已正式启动。

随着陶瓷艺术作为文化产业的定位和发展,陶艺名人的引领作用日益显现。2011年,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根据中陶协和省经信委关于省陶瓷艺术大师、省陶瓷艺术名人评审工作有关情况的复函,开展了首届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省陶瓷艺术名人的评审工作,首批省陶艺大师和省陶艺名人的评选,在业内极具影响。根据四年评选一次的规定,决定于2016年启动第二届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省陶瓷艺术名人的评审工作。评审工作将成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为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负责评审工作。

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省陶瓷艺术名人”将按照评审办法所设定的条件自愿申报,申报时间为2016年2月1日至3月31日,评审办公室将负责审查相关资料,并确定符合条件的参评人员提交评审委员会评审,本届的参评人员必须经过实际技能操作考核合格方可参加终评,获得终评资格的人员需提交3件作品参加最终评选。(陶讯)

 

《宜兴紫砂  双桥飘香》首发

双桥紫砂网站开通

由史俊棠作序、苏立清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宜兴紫砂  双桥飘香》一书首发暨中国陶都双桥紫砂网站开通仪式,1月6日在丁蜀镇双桥村村委举行。宜兴市陶协会长史俊棠、宜兴市统计局局长范燕慧、丁蜀镇镇长储鑫、副镇长包建君、吴鑫,双桥村党总支、村委会领导,丁蜀成校领导和陶艺界人士160余人出席了活动。

双桥村东濒太湖,西接蜀山风景区,地理环境十分优越,紫砂文化源远流长,是丁蜀镇五个紫砂专业村之一。全村4680名村民中,有2900多人从事紫砂产业,拥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达360多人,紫砂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宜兴紫砂  双桥飘香》全书6万字,各类图片823幅。该书分名家题词、村史流芳、大赛菁华、艺苑荟萃、创业群英、缤纷活动、蓝图绘就等七个方面编排,完整翔实地记述和反映了双桥村的历史渊源、村风民俗、陶瓷艺术、文化脉络、创业进程的亮丽画卷,这是该村打造紫砂品牌、助推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崔听槐)


范伟群暨范家壶庄

紫砂艺术展在锡举办

1月5日,由无锡市文联、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无锡市分公司主办,宜兴市陶协、昊星美术馆承办的“丙申贺岁·一壶风范——范伟群暨范家壶庄紫砂艺术展”在无锡国邮大厦揭幕。西望村范氏一脉五代传承有序的138件古今名壶首次在锡城惊艳亮相,展览至1月31日结束。

百余年来,西望村已形成以范家为代表的制壶世系,拥现了以范大生等一批从清代至民国年间的制壶大家而蜚声海内外。这次展出的有范氏先辈范大生的“合梅壶”“双色佛手壶”“竹节提梁壶”、范静安的“金钟壶”、范锦甫的“佛手壶”等8件经典传器;范家壶庄创办人、全国轻工业劳模、宜兴市十佳青年、江苏省陶艺大师范伟群的“旭日东升”“六方竹鼎”“坐看云起”“四方柱”“四季情”“灵珠”等30件精品力作。范家壶庄20多位紫砂传承人的100件佳作同时展出。当天下午,范伟群将近期设计制作、喜迎猴年的“美意延年”丙申猴大师壶捐赠展览主办方。宜兴陶协史俊棠会长和范伟群大师与锡城众多壶迷朋友进行了一场紫砂壶知识与鉴赏的交流互动。(崔听槐)

 

顾景舟制《松鼠葡萄》

十头咖啡套具研讨会举行

1月7日,由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宜兴方井紫砂文化城举办的顾景舟制《松鼠葡萄》十头咖啡套具专题研讨会,在宜兴方井紫砂文化城举行。

宜兴市陶协会长史俊棠,方井紫砂文化城董事长徐建元、方井紫砂艺术总监、省大师程辉,国大师徐汉棠、李昌鸿、汪寅仙、顾绍培、鲍志强、曹婉芬、毛国强等与来自国内其它省市的紫砂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了研讨会。

顾景舟制《松鼠葡萄》十头咖啡套具,于去年11月19日在北京东正2015秋拍中最终以9200万元(含佣金)成交,创造了中国紫砂壶拍卖的最新记录。会上,围绕着该作品制作的历史背景、泥釉料、创作理念、艺术特点、制作技艺、烧成配套作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研讨会后,将把此次研讨成果从艺术价值上升到学术价值,并归纳汇编专册,成为紫砂行业经典分析教案。(陶讯)

 

陶园顾脉紫砂精品在宁展出

由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宜兴紫砂工艺厂、顾绍培紫砂艺术馆主办的“陶园顾脉传承人紫砂精品展”,1月12日在南京江苏工美馆开幕。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工美协会的领导以及宜兴市陶协和紫砂界人士到场祝贺。

这次在宁亮相的185件紫砂精品,展示顾绍培大师传承有序的创新成果。其中展出先师、壶艺泰斗顾景舟的“藏六方壶”、陈福渊的“云肩美人瓶”等经典之作;顾绍培个人的“百寿瓶”“仰宇提梁壶”“天龙顶珠壶”“侍君提梁壶”“高风亮节壶”“源泉壶”等11件在国内外获大奖或近年的创新佳作。大师子女们顾勤、顾涛、顾婷、汤杰、董健的创新作品172件。省工美协会为大师子女向工美馆捐赠的“古道问茶壶”“茗鼎飘香壶”“秀婷壶”“脱颖壶”“瑞气呈祥壶”5件作品颁发了捐赠证书。(崔听槐)

 

曼生杯紫砂大赛颁奖

1月20日,由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宜兴市书法家协会主办,陈曼生艺术馆、紫泥公社承办的曼生杯紫砂大赛,在壶乐汇创客空间举行颁奖仪式。市陶协会长史俊棠、副会长程同德、市书协主席庞现军、紫泥公社董事长赵炎、国大师吴鸣、省大师储集泉、史小明等为获奖作者颁发了证书和奖品。

曼生杯紫砂大赛于去年6月份启动,共收到参赛作品168件(套),包括壶类、雕塑类、陶刻类、花盆类、文玩类等。9月22日经专家评审团评定,共有45件作品分获各类奖项,其中高潮龙的《时来运转茶具》获特等奖;马伟民的《“八大遗风——花开富贵”橄榄瓶》、张万敏的《影竹》、杨双红的《书画三挖陶板》获金奖;郁志浩、黄明等6人作品获银奖;花伟斌、林永水等12人的作品获铜奖;另有23人的作品获优秀奖。(崔听槐)


《宜兴美陶》编撰启动

1月4日,市陶协召开《宜兴美陶》编撰工作会议,史俊棠会长、鲍建生副会长以及吴震、翟秀林、王涛、汤鸣皋、陈二鹏、薛兴荣等10多位相关人员出席。

宜兴美陶是宜兴艺术陶瓷中的一个特色门类,被誉为“穿美丽衣裳的陶器”,与彩陶一起成为宜兴艺术陶瓷的“五朵金花”之一。美陶又叫“美术陶”,大体分雕塑品、实用陈设品、艺术盘、壁画、仿古器等几大类,国内著名艺术家韩美林、王则坚、张德蒂、时宜等都曾参与美陶的创作,极富艺术魅力。《宜兴美陶》一书将较为全面、系列地反映宜兴美陶的历史沿革、装饰手法、品种特色、社会影响等方面的情况。该书是继《宜兴紫砂陶》《宜兴均陶》《宜兴青瓷》《宜兴彩陶》之后的又一陶瓷文化专著。(陶讯)

 

全力推动宜兴陶瓷的稳健发展

省、市陶协(商会)举行新春联谊活动

1月22日,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和陶瓷商会,在丁蜀镇举行新春联谊活动。畅谈羊年宜兴陶瓷经济、陶瓷文化发展取得来之不易的成绩,展望猴年满怀信心,克难求进,为全力推动宜兴陶瓷稳步健康发展再作贡献。

丁蜀镇委书记马钟、镇委副书记周泉荣、副镇长包建君,宜兴市陶协会长史俊棠、副会长鲍建生、程同德,陶瓷超汇骨干企业老总、各分会会长和秘书长,相关陶瓷院校的负责人和部分陶艺界人士等出席了联谊座谈。

温馨和谐的气氛中,史俊棠会长代表省市陶协,回顾过去一年,在科技助推宜兴陶瓷产业发展、文化引领宜兴陶瓷产业提升,扎实开展各种陶艺活动以及协会加强自身建设,为陶瓷行业的发展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在2016年,协会将继续紧紧依靠广大陶瓷企业家、陶艺工作者,提振发展信心,求真务实,在转型升级中抢抓机遇,在深化改革中加快发展,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开好头,迈好步,争创佳绩,推动宜兴陶瓷经济的稳健发展书写新的篇章。工业陶、耐火陶、日用陶以及紫砂、均陶等艺术陶企业和院校的15位代表纷纷作了表态发言,在新一年中如何创新发展提出各自的思路。

镇委书记马钟对丁蜀镇经济运行质态以及宜兴陶瓷产业发展作了分析和肯定。新一年中,政府将对企业项目、装备贴息、金融、税收上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党、政、企、协会更好地携起手来,宜兴陶瓷发展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陶讯)                

 

欧亚经济委员会将收割机和瓷质餐具保障措施拓展至吉尔吉斯坦

2016年1月7日,WTO保障措施委员会发布公告称,根据吉尔吉斯斯坦与欧亚经济联盟签署的加入欧亚经济联盟协议,欧亚经济委员会对进口收割机和瓷质餐具的保障措施将拓展至吉尔吉斯斯坦。其中,欧亚经济委员会对收割机在2016年1月1日~2016年8月21日征收20%的保障措施税,瓷质餐具在2015年9月29日~2016年9月28日征收591.6美元/吨的保障措施税。

 

欧盟将于下半年再决定是否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欧盟委员会(欧委会)13日举行全体会议,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首度被列入会议议程。欧委会正就这一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将在今年下半年给出正式意见供成员国讨论通过。

欧委会第一副主席弗兰斯·蒂默曼斯在会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攸关欧盟的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前景,欧委会需从各个重要角度进行全面评估,尤其是对欧洲就业市场的影响,欧委会及其下属机构还需要几个月时间收集相关数据,正式意见将于今年下半年提出。

欧委会发言人解释说,欧委会当天的讨论只限于该问题的程序、步骤等方面。按照欧盟规定流程,欧委会拿出具体提案后交付欧盟理事会审议通过,如果要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提案最后将交付欧洲议会和各国议会完成相关法律条文的修改,在今年年底之前走完所有程序。

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的规定,在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中,倾销幅度的确定可以不以中国商品的实际成本数据为依据,而选择一个市场经济第三国或进口国的同类相似商品价格,即“替代国”做法。按第15条的规定,该条款在反倾销方面的适用期是15年,即2016年12月11日应自动失效。

欧盟现行规定与世界贸易组织条款相似,要求中国必须证明其达到了市场经济地位的5个标准,才能适用欧盟对倾销幅度的计算方法。

目前,欧盟就2016年12月以后中国是否能依据, 第15条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还未达成统一意见。根据欧委会的统计,欧盟目前有52项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手段正在执行中,占欧盟从中国进口总量的1.38%。欧盟对华反倾销案件涉及的主要产业包括钢铁、机械、化工和陶瓷,欧盟相关产业的就业工人总数约为25万。

(信息来源:新华网)

 

紫烟叠翠   翔陶生辉

——葛昊翔陶瓷艺术观感

蒋尧基

筹划已久的葛昊翔陶瓷艺术展,终于在2016年元月16日揭幕于宜兴陶瓷博物馆。在这宜兴陶瓷文化的最高殿堂与艺术平台上一展芳容,其本身就说明了作品的格调之高,艺术之精,形态之美,可以说是争奇斗艳,异彩纷呈。

宜兴陶瓷7000多年的根脉,已经形成了宜兴陶瓷文化的灿烂辉煌。朵朵“金花”绽放在陶都这片沃土,许许多多的耕耘者播散汗水与心血,收获宜兴陶瓷独有的这份瑰丽。我们看惯了紫砂、均陶、青瓷、美彩陶之后,再驻足于“翔陶”(把葛昊翔的陶瓷艺术称之为“翔陶”)面前,眼前为之一亮,仿佛花影摇曳,霓裳羽衣,定格着永恒的美妙。

葛昊翔是天才的陶瓷艺术家,把陶器的造型、釉色、装饰玩转得如此精妙,着实少见。他年仅38岁,出生于丁山白宕的葛氏陶瓷世家,得先祖“葛窑”一脉相承,坚持守正,执着追求,继承传统,矢志开拓,不依傍紫砂之名利,不人云亦云改行趋众,在20多年的艺术求索中创出了具有个性风格的宜兴陶瓷特色的崭新景象。2000年创立了“葛记陶瓷工作室”,作品以器皿为主,兼有其他艺术品,尤其是茶道、香道佳作很受青睐。2013年成为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展厅里陈列的150余件“翔陶”艺术品,均是高温釉陶,都是紫砂泥作为胎体,附以各式各样的釉色,读它如宋代名窑的深沉古意,读它有宜均欧窑的瑰丽夺目,读它似春日花季的五彩缤纷,为古朴的均陶和现代彩陶穿越世俗,留下了如花、似蝶的美丽。“均釉鹿尊瓶”“均釉瓜棱长颈撇口瓶”“均釉龙纹梅瓶”“均釉兽面纹鼎”“均釉露紫砂梅花砚”等等,既看到了传统蓝均釉风姿,又感受到现代文化气息,由于在均釉中加入了天然蓝宝石,所以釉面浑厚,光润、更富质感。特别是“均釉三羊开泰尊”,呈圆腹小口圈足,在尊的肩部与颈部之间塑三个羊首,寓意“三阳开泰”的吉兆,通体施蓝均釉,端庄而沉稳,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传统风格。英国剑桥公爵威廉王子于2015年3月1日至4日访华时,习近平主席3月2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威廉王子,将“均釉三羊开泰尊”作为国礼赠送于他。这也是宜兴陶瓷的荣耀。

人们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葛昊翔潜心研究宜兴陶瓷传统的同时,博采众长,吸收我国经典名窑的宝贵财富,将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的艺术特色应用到宜兴陶的装饰上,在釉料中加入天然绿松石、玛瑙、水晶等名贵宝石,形成不一样的宜兴陶风采,让宜兴的陶器与宋代的名瓷媲美。我们观赏到的各式盆、瓶、鼎、碗、盏、尊和文房雅玩等,颇具人文之雅、大家之态,形意交错中淡忘了岁月年华,依稀见到宋瓷的身影。“豆青釉仿宋式茶盏”“豆青釉文房山子”“豆青釉仿汝浅腹洗”“豆青釉仿钧三足炉”“黄釉窑变龙耳炉”“月白釉两系罐”“月白釉大叶檀文砚”“窑变梅瓶”等等,那一眼的相遇,宛如红尘着色,陶醉在春色花丛,可思,可念,可想。

葛昊翔作为年轻的陶艺家,正在走“传承、创新、探索、求变”的路子,也在书写宜兴陶瓷的时代华章。他默默无声,心怀志向,不囿于传统的禁锢,力求舒展时代的畅想。宜兴的陶瓷、文化的底蕴、地域的特色,都应该由陶艺家的双手去描绘,去开创。“翔陶”的展示,无疑是一个亮点,给予我们以启迪,以鞭策。宜兴陶瓷的百花园地,从来就是万卉争研,春色满月。艺术是传承文化的使者,陶艺是弘扬美学的载体。我们期待青瓷、均陶、彩陶、紫砂业界的陶艺家也能像葛昊翔那样淡泊名利,勇于担当,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将一身花语绚烂成诗,谱写宜兴陶瓷历久弥新的故事。

 

宜兴窑系:中国陶瓷史上杰出的文化类型

“宜兴窑系”学术观点的提出

江苏宜兴有着7000年的制陶史,陶器制作历史悠久、传承有序、代有新品、匠师辈出。宜兴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中外闻名的陶都,“宜兴窑系”的研究、确立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窑系”是建立在“窑”基础上的一个特定文化体系。目前,在国内陶瓷界普遍认同的八大“窑系”,是近代陶瓷学者根据当时各地窑场产品的工艺特点及社会影响划分的多个瓷窑体系,但这八大“窑系”均以瓷器为代表。宜兴陶瓷博物馆馆长周小东认为,社会发展到今天,随着考古的新发现和人们审美取向的多样化,我们应该重新审视陶器的历史地位。中国是一个陶瓷古国、陶瓷大国,不能只有“瓷窑系”而没有“陶窑系”。

窑系的确立必须有历史、规模、特色、影响、传承。宜兴陶瓷博物馆研究人员经过走访宜兴窑址遗迹、研究大量资料后发现,宜兴拥有确立窑系的各类条件。从新石器中期的夹砂红陶到当代的“五朵金花”等陶器,宜兴的制陶史从未断绝。宜兴境内窑场分布广泛,其中明代前墅龙窑依然还在烧制产品,是中国龙窑史上的活化石。在宜兴7000年的制陶史上,历朝历代不乏名品新作,特别在明代中晚期,孕育了一场陶瓷产业革命。陶艺人弃瓷兴陶,相继产生“均陶”和“紫砂陶”两个新陶种,一改传统陶器的粗质品相。这两个陶瓷新品种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力,其制作技艺成功申报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与制作工艺传到日本、荷兰等多个国家。目前,清华美院等一批大专院校专门开设紫砂课程,对宜兴陶器进行研究,促进产业发展。

从古至今,宜兴窑对外都有广泛影响,可谓根在宜兴、茎蔓各处、花开四季、果结全球。宜兴陶瓷门类众多,品种齐全,除了以紫砂为代表的艺术陶瓷外,还拥有工业特种陶、园林建筑陶、特色耐火器材和日用陶瓷等,展示了陶都宜兴的鲜活亮色和时代风流。近年来各类大型学术论坛先后在宜兴举行,其中包括国际性的陶瓷研讨会。这些论坛的成功举办,已经让业界、学术界专家对宜兴窑有了一定的认识。

2015年10月19日,“宜兴窑系”专家论坛在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举办,来自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挪威、南非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故宫博物院、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深圳大学、江苏省社科院、上海市社科院等国内外陶瓷行业、陶瓷文化方面的近百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对宜兴陶瓷7000年的发展脉络、历史沉淀、独特工艺和杰出成就进行梳理和论证,与会专家认为宜兴陶窑体系是陶瓷界少见的文化现象,并首次提出“宜兴窑系”这一文化概念。


“宜兴窑系”论坛小结

贺云翱(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

“宜兴窑系”作为一个学术概念,由宜兴的学术界人士提出,对这一概念的论证、对其意义的研究、对宜兴窑系出现的原因的研究,是这次学术讨论的三个主要方面。

经过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第一,“宜兴窑系”具备中国八大窑系或者说六大窑系所具备的特征。其他的窑系都是用瓷窑的窑口来命名、认定的,而“宜兴窑系”是用陶的窑口,用窑的发展体系来支撑的一个技术体系、生产体系、文化体系。第二,“宜兴窑系”能不能最终成立?大家认为,宜兴提出了“宜兴窑系”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甚至有人讲,这是一个里程碑。

为什么认为宜兴窑系是目前基本上可以认定的呢?首先,从宜兴陶业来看,自身的发展历史已经有7000年,7000年是连续的,是自成逻辑的。从7000年前一般的陶器发展到釉陶器,再到后来的硬陶器,最后发展到紫砂陶、均陶、彩陶、精陶,乃至今天的艺术陶、装饰陶等。在中国,没有第二个窑口、第二座城市、第二个窑系有这样的陶艺发展成就,所以它具备了作为一个窑系能够成立的重要因素。

其次,对在宜兴出现宜兴窑系的各种因素的探讨。第一,宜兴有材料的优势,制陶的原材料是上天赐给宜兴的一个宝库;第二,宜兴的先人们对制陶的技术、造型、工具,乃至于市场流通等各方面的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创造、创新。第三,“宜兴窑系”能够成立,也与它得天独厚的传播条件有关系。

最后,宜兴窑在发展中也吸取了大量的地域文化营养,所以宜兴窑系就形成了四大产品系统:服务于民生的、服务于文人的、服务于中国宫廷的、服务于国外的(外销的紫砂陶器)。

综上所述,与会专家对宜兴窑系的概念、内涵和意义都做了比较充分的讨论。另外,大家对宜兴窑系未来的发展也提出了一些建议:第一,要继续研究“宜兴窑系”这个概念。不仅要研究宜兴本土保留下来的相关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而且还要研究它的外延,因为宜兴陶瓷在海内外有大量的传播,也有大量的仿制窑口,要对此进行收集和研究。第二,要加强保护。宜兴本土保存了大量的窑址,保护工作和展示工作还应进一步加强。第三,文化的传承,“宜兴窑系”既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既是文化的也是经济的,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无论是不可移动的、可移动的文物,还是活态的遗产,都应该保护好传承好,可以把它纳入到宜兴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中,加强资源的现代化的活化利用。

(原载于《中国文化报》2015年12月4日“非遗”专栏)


华井科技成功开发氮化硅超级陶瓷

坐落于丁蜀镇洋岸村的宜兴市华井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高纯度氮化硅及工业用特种陶瓷的研发和创造。

氮化硅称为“超级陶瓷”,在溶解、制造铝行业和热电偶保护管、电热管、低压铸造机、脱氢回旋器、输送管、制动器螺丝绞板等方面广泛使用,在中国市场上一直被日本产品所垄断。华井科技总经理徐叶新致力于开发氮化硅系列产品,以科技助推企业发展,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2亿元,自2014年7月开工,到2015年5月已经投产,完成投资6000多万元,一部分产品已经投放市场。他们从德国引进湿袋式静压机,配套高温真空炉、数控加工中心等生产设备。聘请日本专家成为企业的合作伙伴,同时采用日本的氮化硅原料和混合氮化硅粉末和燃结助材研磨机、成型加工机床、用于烧结的氮气氛围加压炉等。去年5月份已将热电偶保护管投放国内市场,其质量达到日本同类产品水平,甚至更优,在日本的一些专业报纸和刊物上都作了宣传推介。华井科技的氮化硅制品以耐腐蚀性为主,集耐热性、耐酸性、耐磨性、耐化学性、高强度所有性能,与日本顶级集团相比毫不逊色的世界一流产品,得到了用户认可。预计,年生产能力达200吨,年销售额1.5亿元,出口800万美元。

与此同时,华井科技还专门设立研发中心,努力打破国内外技术封锁壁垒,改变国外企业垄断高端氮化硅特种陶瓷材料市场这一局面。未来,华井科技将进一步发挥铝溶解炉保温导热陶瓷套管等产品在铝合金压铸行业的领先优势,不断扩大和丰富产品生产线,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努力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整套铝合金铸造解决方案,将成为引领整个铝合金压铸行业的标杆,以及宜兴陶瓷行业的又一高新技术企业。(蒋尧基)


从桃符到春联

       邓君曙    

贴春联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年俗文化之一,每当辞旧迎新之际,无论市井商肆,民舍家居都会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祈福家国兴旺、政通人和,即使海外华人也沿袭此传统习俗。

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一带民间过年就在长六寸,宽三寸的桃木板上写上“神荼”、“ 郁垒”( 古音读为“伸舒”、“郁律”) 两神的名字,或画上他们的神像——左神荼,右郁垒。被称为“桃符”,又叫“桃梗”,古人将此挂在大门两旁,以驱恶辟邪。据西汉《淮南子》载:“用一寸宽、七八寸长桃木做成桃符。”这样的尺寸,写字还可以,画神像就窄了点,称“桃梗”倒也恰当。当时为何不用“竹简”?也未使用纸张,这与古人视桃木为“仙木”的民间信俗有关。《六帖》所谓“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也。”

五代十国时,西蜀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开始题写吉辞联语,成为春联的肇始。《蜀梼杌》及《宋史·蜀世家》载: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曾被当作我国第一副春联,其实第一副春联是唐代刘丘子的“三阳始布,四序初开”,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比孟昶的题联早了240年。这是当代文博专家对流失海外的“敦煌遗书”整理中才发现的,由此春联的出现至少当追溯到唐代。但宋元时期,“春联”仍被称之为“桃符”,如宋王安石《元旦》诗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句。元周密《癸辛杂志》载黄谦之题桃符板云:“宜入新年怎生呵,百事大吉那般者。”联语多集诗经古语、唐宋诗句,且不限于题写在桃符上,已逐渐移向楹柱、红笺纸上,演变为后来的“楹联”、“春书”、“春帖”,从形式到内容上发生了变化。唐代及后,桃符上的神荼、郁垒换成了秦叔宝、尉迟恭,成为后来的门神、年画。桃板作为联语的载体也变为木、纸并用的“楹联”(写在柱上的又叫“柱联”)、“春联”。“楹联”更多走进了名山大川、胜地佳境、画阁芳园、清泉仙窟、寺庙书院,“春联”则漫行九州,步入了寻常百姓人家及各行各业。清人顾禄在《清嘉录》中有“居人更换春帖,曰‘春联’。先除夕一二十日塾师与学书儿书写以卖,榜于门曰‘春联处’。多写千金、百顺,宜春、迪吉,一财、二喜,及家声、世泽等语为门联。”为我们呈现了清嘉道年间吴中地区民间年俗中卖春联的风景。清文学家梁章钜( 1775-1849)在《楹联丛话》中对楹联的源起、演变也作了一些考证,认为“宋以来,春帖子多用绝句,其必用对语,朱笺之者,则不知始于何时也。”对“红纸墨字”相传可考的,有北宋王沂公皇帝阁立春帖“北陆凝阴尽,千门淑气新。”是写在红笺上的,红笺应该就是朱笺,那末“朱笺之者,至少不迟于北宋。”至明初,“春帖”“春书”改称“春联”或三者并用,遂在民间广泛流行。在清代题写春联更被视为文人雅事,经过民国,到新中国成立,“楹联学”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进入艺术殿堂。写春联、贴春联更成了民间的岁时年俗。

从桃符到春联是华夏传统民俗文化的积淀和延续。楹联是大概念,包括春联、婚联、寿联、挽联、趣联等等,而狹义的楹联却常指寺庙、宫殿、书院等公共建筑上的柱联,而春联主要于过年时在民居、市肆中流行,是民间百姓个人或一家一户在过年时的精神祈盼、心灵祝愿。在内容上喜笑怒骂、讽刺戏谑皆可涉及,也有雅俗之分,但更偏于平民性、公共性,主要是迎春纳福、招财进宝、安康太平,以消灾、驱祸、喜庆为目的。

近几年来,春联还每每亮相于央视“春晚”的舞台,去年“春晚”有一副春联“拍蝇打虎猎狐,人民点赞;马去羊来燕舞,华夏开春。”其家国情怀,民心所向,跃然纸上。2016年岁次丙申即来临,大红春联,又将给千家万户带来新春快乐,美好梦想。

 

乌镇记忆

尧 基

去年的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乌镇成为万众瞩目的地方。由此,钩沉起好几年前,宜兴市作家协会组织的那次到乌镇的采风活动。

乌镇与大多数江南名镇一样,用小桥、流水、老宅、古街造就了她的清淳、幽雅。鳞次栉比的楼舍、店铺簇拥在小河两岸。我们乘坐的小舟在河面划过,圈圈涟漪如惊破的梦境,伴随着船娘的细语和游人的欢愉,向四周荡开。静卧在水面上的石桥,固守着数百年的风骨,淡泊而规矩,清贫而忠贞,叠印了岁月的印记,行人的屐痕。

我憇坐在翰林食府街的风雨长廊靠椅上,静视着对岸伸入水面上的阁楼,很古典,很陈旧,它是沿河住宅的延伸。阁楼伸入小河,凭窗观景,知好品茗,倒别有一番情趣。记得茅盾先生在《大地山河》散文中就描写过这样的景致:“人家的后门就是河,站在后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到橹声飘然而过。”

我行走在洁净平正的老街石板路上,两边是古宅民居,或是染坊、糟坊、织布等铺子,没有喧闹,很是幽静。清一色的石板路是世俗的,平民的,延续了街道,延续了小巷。那深深的巷弄,在古朴中透着曾似相识的真切。巷子确实很窄,剥落的粉墙,空灵的小径,在这斑驳的苍颜中留着历史的遗痕,岁月的沧桑。我猜想它也在期待“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乌镇人真的很聪明,让茅盾与古镇携手,用文化装点门面,打造旅游品牌,使其在旧、雅、幽、静中释放迷人的魅力。坐落在观前街口和茅盾故居保存得非常完好。我跨过高高的户槛,顺着曲折的走道,穿过明厅暗弄,侧厢天井,领略茅盾出身的地方。庭院里有茅盾种下的天竹,有陈云书写的匾额、客厅、卧室、书房依旧散发着沈氏家族的一脉书香。

与茅盾故居相连的是立志书院,也是茅盾童年读书的地方。书院直落五进,讲堂悬挂“有志竟成”的横额,有茅盾全身塑像。堂前天井植有花木,用是的宜兴均陶花盆。桂花树枝繁叶茂,大概是隐喻读书人能“蟾宫折桂”,金榜题名吧。红柱上有抱联:“历观文囿,泛览词林,此地读书寻旧躅;伏起蓬茅,系怀民物,几人学道继前贤。”它出自国学大师俞樾之手。其后的几进,陈列了茅盾的生平事迹和图片、资料。从中可以看出,乌镇对于茅盾来说是生命里永远不能抹去的,也展示了一个属于民族的文学大师,一生背着故乡行走的不朽风范。

茅盾驾鹤西去了,乌镇老乡却珍爱地保存了游子的故居,留住了他的魂魄,同时,也给古镇注入了无限的活力。现今,在电视画面上见到的乌镇,已经融入了互联网时代,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现代化的便捷,乌镇留下的印象是与时俱进,旧貌新颜。

 

纷繁多样的宜兴庙戏

邵湘君 

宜兴庙戏,从明清以来直到解放前后,“有庙必有会,逢会必有戏。”在宜兴地面上,曾有每年千场演出的繁荣景象。什么季节演什么戏,什么节气做什么剧,什么际遇祈什么福,可谓纷繁多样。

正月初五请财神,坐落在宜兴城青云巷内的城隍庙,锣鼓喧天,爆竹声声,千客集聚,连同张渚城隍庙几处,上演开春第一场庙戏“财神戏”;“小小年初一,大大正月半。”每到元宵节,几处城隍庙又要演“元宵戏”,尤其是青云巷,要热闹上一星期,而南部山区的湖父镇还要上演“龙灯会”;正月二十日,是城隍庙向“门徒”各户分送“开印单”,开印之时,必演“开印戏”,同时,“门徒”们还集聚在一起,念佛、坐夜。同日,官林司徒庙还上演“许愿戏”,许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一切顺顺利利。锣鼓喧天的正月,正如开场锣鼓,正式拉开宜兴庙戏千场轮番的序幕。 

二月初二,西庙巷果利庙与芳桥等地,必上演“土地戏”;二月初八,高塍胥村殿与和桥祠山殿等地,上演“祠山戏”;二月十二日,和桥城隍庙与芳桥等地,同演“百花戏”;二月十五日,在分水等地,上演“祭山神戏”;二月二十八日,在万石大尖烈帝庙,又演“庙会戏”;二月三十日,在都山临津,上演“节场戏”等。这戏韵流转的二月,着实繁荣了宜兴城乡各处。

三月三,新芳安乐山寺、屺亭蒋山庙与漕桥等地,共演“庙会戏”与“敬神戏”;三月初八,新建闸上村又唱“庙会戏”;三月二十八日,太华山东岳庙,唱起“庙会戏”;再是四月初八,也是阳羡第一人物周处的诞辰日,在宜兴周王庙与芳桥等地上演“目连戏”;五月十三日,也是关云长生日,在宜兴北门巷内的关王阁,必演“磨刀戏”;六月十九日,在南新西锄的“百子堂”,上演“观音戏”,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都云集该地,祈求观音送子,子孙兴旺;六月二十三日,在宜兴西部的“活水码头”杨巷镇,又唱响“水龙会”与“唱两头红戏”;再是秋天,官林滆湖的集义渎,上演“湖神戏”;周墅乌溪的王泥郎相公庙与和桥关帝庙等处,上演“相公戏”、“大王戏”等,以确保一方风调雨顺。除此之外,各地还有不定期的“水龙戏”、“花神戏”、“灵官戏”等,一年千场戏,轮番精彩纷呈着宜兴各地。 

在喜庆戏里,如正月十五的“元宵戏”,元宵后演“红灯戏”,祝寿时演“贺寿戏”,修家谱演“修谱戏”,散谱时演“散谱戏”,立碑挂匾演“立碑戏”、“拜碑戏”、“贺匾戏”等;在佛教戏里,菩萨开光时演“开光戏”, 封印时演“封印戏”,还有“地藏戏”、“伽蓝戏”、“东岳戏”等;在许愿戏里,又有求苗壮的“青苗戏”,田熟时名为“待青苗”或“待秋斋”,求牲畜健壮演“牛郎戏”,求蚕肥茧丰演“茧花戏”,求捕捞满载演“渔汛戏”、“渔民戏”,求雨演“龙王戏”,求得雨水后演“谢降戏”,求免水灾演“敬大王戏”,求人丁平安演“人丁戏”,祭消防水龙演“水龙戏”,失火后祭火神演“谢火戏”,求灭蝗虫演“猛将戏”,求儿童安度痘花期演“花戏”,祭家魂野鬼演“孟兰会”和“施孤戏”,各行各业祭祖师爷的“行会戏”等等。

在宜城、丁山、和桥、张渚四大镇以及宜兴西部官林、杨巷一带的庙会戏,一般都在春季,所谓“春戏庆丰收”。官林、杨巷一带每年春季有不少节场,都是从过去的庙会演变过来的。而宜兴南部山区太华、茗岭等地大多数山村,都有戏楼供演出、平原地区多庙台供演出。宜兴东部太湖边上有七十二渎,秋季盛行演“青苗戏”,所谓“秋戏求太平”。 

清点宜兴千场庙戏,探寻宜兴戏剧历史,再联系宜兴文化繁荣之今日,一个个文化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如陶瓷艺术节、梁祝文化节、素食文化节、竹文化节、目连文化节等等,所有的文化底蕴、艺术沉淀,都离不开这一块风水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