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都通讯

骆驼墩随想


2007-05-16  

骆驼墩随想

蒋尧基

    春日,我陪同《中华文明行——陶都宜兴》摄制组,去了归迳的骆驼墩,寻觅这个闪烁着宜兴陶瓷发祥地光辉的远古文明。

    也许是它的老古,又坐落在偏辟的农村,沿途问了好几个村民,才找着这个名声在外,却很荒芜的骆驼墩。田埂旁边有一块倒伏在地的石碑,上面的字很清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期(7000年—500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6年5月25日”。现实的景象,与全国重点文物的称号及不相称。距离残碑1里多路,有一块高出田野的台地,村民说它就是“骆驼墩”。旁边的一个砖瓦厂已经把它挖掉了一大半,满目尽是坯砖的垛堆和零乱的杂物。还有一半上面覆盖了绿色的麦苗和金黄的菜花,显得有些生机。

在取土之后留下的蓄满脏水的小潭边,我们见到了很多很多的古陶碎片,与泥土混合在一起。这就是六千多年之前,我们的祖先烧陶而留下的印记?就是考古学家眼里的珍宝?我无言。

    这些碎片是夹砂红陶、灰陶器皿残碎的遗存,而且有印纹装饰。这沉郁的色泽和无法复原的碎片诉说着千年的沧桑。我无法判断,这些是不是归隐大地的陶瓷魂魄,还是火与土结晶的不老传说。有一点可以肯定,虽然它们灰暗而没有光彩,却有着闪耀千年的尊严。

    骆驼墩里出土的陶瓶、陶罐、陶釜、陶钵,已经离开了母体,有的进入了宜兴陶瓷博物馆,从世俗中提练雅致,显示出珠玉般的高贵。我拾起两块碎片敲击,发出古朴的声响。此时,谁能说这俯身皆拾的不是片片操节?它们可以被粉碎,但是拒绝腐烂,虽然被深深地埋入泥土六千多年,仍然会搁浅时空,折射出古老而独有的幽玄和光芒。

    骆驼墩是不朽的,但是也是忧怨的。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该享有属于它自己一个环境,那怕仅仅是围个墙,立个碑,铭几个字,给予些许的安宁,让它能无言地释放古陶远逝的雅韵,默默地给人以陶瓷文化和古老文明的熏陶与启迪。

    我凝望四野,内心在沉思。多么希望有朝一日,还骆驼墩以明澈与灵性,如同大喜大悲之后的达观超然,生死相恋之后的淡淡笑颜,用深沉内敛的气度去脉动先民的纯朴和陶匠的智慧,以便照亮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