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都通讯

《陶都通讯》2010第四期


2010-04-28  

“宜兴陶艺世博展”深受媒体关注

168件(套)陶艺精品下月亮相上海

4月26日,市政府在上海召开“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上海展”新闻发布会,宣布“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上海展”于5月11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展期5天。共展出陶艺精品168件(套),向上海市各界及海内外朋友展示宜兴紫砂为代表的陶瓷文化魅力和艺术风采,庆贺“百年世博”的成功举办。

新闻发布会在上海国际新闻中心举行。出席本次会议的有《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经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央电视台、江苏卫视、东方电视台、上海卫视、中国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新华社等30余家新闻媒体记者。洪雅副市长向他们介绍了宜兴经济社会和“陶瓷艺术上海展”的相关情况,与市陶协会长史俊棠一起回答记者感兴趣的问题,并接受中央电视台、江苏卫视的现场采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建成、程同德,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任飞也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由市政府主办的“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上海展”是一次宜兴陶瓷最高艺术档次、最高文化品位的展示活动。168件(套)紫砂、均陶、青瓷和美彩陶,以其独特而又完美的艺术形态,凸现宜兴陶瓷的厚重文脉和技艺水平。为了确保展品的典型性、权威性和代表性,规定展品制作者必须是高级工艺美术师以上,包括国家级大师、省级大师、省工艺美术名人以及全国陶瓷艺术创新设计评比中部分获奖作品。而且,市有关领导和陶艺大师组成评审小组,对所有参展作品进行严格的遴选,力求每一件展品都是精品力作。

紫砂是这次展览的主角,168件(套)展品中紫砂艺术品就有145件(套),而且都是大师、名家的扛鼎之作。在宜兴紫砂历史上曾多次参加世界性博览会,并获得过许多奖项,以骄人的成绩载入史册。此次展览中,最大的特色是展出了宜兴紫砂历史上在国际性展览中的6件获奖作品,如在1910年“第一次南洋劝业会”上获金奖的范大生“大柿子壶”;1915年美国巴拿马国际赛会获金奖的程寿珍“掇球壶”;1926年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获优秀奖的冯桂林“松鼠葡萄壶”和朱可心的“云龙鼎壶”;1984年德国莱比锡春季博览会上获金奖的李昌鸿、沈蘧华夫妇的“竹简竹具”和顾绍培的“百寿瓶”。此外,12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顾景舟(已故)、蒋蓉(已故)、徐汉棠、徐秀棠、吕尧臣、谭泉海、汪寅仙、李昌鸿、鲍志强、周桂珍、顾绍培、何道洪的经典之作也同时亮相,这是前所未有的展示盛况和吸引观众目光的亮点。

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宜兴青瓷、宜兴均陶,分别是起源于西周和宋代。属于越窑派系的宜兴青瓷如出水芙蓉,清新可掬,被誉为“东方蓝宝石,精美的碧玉器”。谈志坚的“窑变斗笠碗”、徐敏的“窑变羊尊”、王品荣和姚林丹的“开片铺兽衔环瓶”等将展现别样的风采。以明代“欧窑”和清代“葛窑”而饮誉中外的宜兴均陶,因堆花和均釉两大“绝活”被赞叹:“名陶名器,天下无类。”宜兴精陶和美彩陶继承了“宜兴窑”的传统技艺优势和陶釉装饰,它们的艺术效果,同样引人入胜。

展览期间,10位国家级紫砂艺术大师也到上海,与紫砂壶爱好者近距离的交流和访谈,并进行有关紫砂(陶瓷)文化的研究和探讨。展厅里还将播放电视专题片和科教片,介绍陶都宜兴及其灿烂的陶瓷文化。“陶都风——中国宜兴陶艺术上海展”通过一流的策划、一流的组织、一流的展品,使人感受陶都宜兴传承陶瓷技艺、弘扬陶瓷文化、发展陶瓷经济的勃勃生机。同时,陶瓷作为宜兴城市的“名片”,上海市民和中外宾客可以在陶瓷艺术的视觉盛宴中见证她的神奇与亮色。(蒋尧基)                          


紫砂艺术七月耀羊城

由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广州南方茶叶商会主办的“首届广州紫砂陶艺文化节”,将于7月29日至8月1日在广州锦汉展览中心举办,并得到中国工美学会紫砂专委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和中国茶叶学会的鼎力支持。

宜兴紫砂文化已经成为当代陶瓷艺术界的“明星”,国内许多地方都竞相举办紫砂艺术展示活动。紫砂陶艺的营销点遍及全国2000余个城市。广州是传统商业文化和茶文化的渊源之地,历史上就是全国闻名的紫砂陶艺交易场所和集散地,集聚了众多的宜兴紫砂经销商,可以说是目前紫砂陶艺交易量最大和交易额最高的城市。据有关人士介绍,平均每天要有一个集装箱将紫砂壶运抵广州经销。

“首届广州紫砂陶艺文化节”的举办是弘扬宜兴紫砂艺术的过程,也是为繁荣宜兴紫砂文化搭建的合作平台。这次“文化节”,将举办紫砂陶艺精品展览会共有308个展位、“紫砂杯”紫砂陶艺作品评选并设金、银、铜三种奖项、2010年广州亚运会指定紫砂礼品《祥和如意乐羊羊》茶具推介、中国紫砂陶艺产业发展(广州)高层论坛、紫砂壶现场制作表现、紫砂陶艺投资与收藏专题讲座和紫砂精品《羊城新八景》系列紫砂壶拍卖等。在整个活动中可以享受到紫砂文化带来的愉悦和魅力。

市领导杨亚君、华学文、市政协协理员钮颂坚、广州南方茶叶商会会长陈国昌、宜兴市陶协会长史俊棠、丁蜀镇委副书记周泉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徐秀棠、汪寅仙、谭泉海、李昌鸿、鲍志强、顾绍培和中国陶艺大师何道洪等紫砂陶艺家出席了3月30日在陶都陶瓷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陶讯)

 

四件紫砂精品在世博会江苏馆展出

5月1日开幕的上海世博会江苏馆有4件来自宜兴的紫砂壶精品,向中外宾客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这4件作品都出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之手,它们分别是汪寅仙的《曲壶》,此壶来源于蜗牛形态,显示壶体的轮廓美、线条美和韵律美。徐秀棠的《灵豹壶》,以塑为壶,用写意手法表达灵异瑞兽的神韵。吕尧臣的《伏羲壶》,蕴含天地之道,两极互生,阴阳融和,繁衍生息。鲍志强的《五代诗韵留香壶》,壶体似一卷古代竹简,上面镌刻唐、宋、元、明、清五代咏茶的诗句。作品都彰显了宜兴紫砂的厚重文化底蕴和杰出的艺术成就。(陶信)

 

丹心一片耀彩陶

 ——记宜兴彩陶工艺厂工会主席高巧芬

丹心一片耀彩陶,说的是宜兴彩陶工艺厂工会主席高巧芬,在20多年的工会工作生涯中,她心系企业、关爱职工,先后被评为江苏省轻工业工会优秀工作者、无锡市优秀女职工工作者、宜兴市十佳工会女干部和宜兴市优秀工会主席。在荣誉的背后,折射出基层女工会主席在平凡的岗位上,以人为本聚合力,丹心一片耀彩陶的精彩与亮点。

彩陶是陶都宜兴的“五朵金花”之一,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在当今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宜兴彩陶在全厂职工的不懈努力下,与时俱进地得到了长足发展。作为厂工会主席又是厂党委委员的高巧芬,既是企业发展的见证者,同时又是忠实履行工会职责的实践者。当国家颁布《劳动合同法》以后,她逐条学习,躬身践行,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劳动法律监督检查,梳理存在问题,主动和行政协商,为全厂400多名在岗职工签订集体合同以及工资协议、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特殊保护等专项协议,件件落实到位,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出了努力。前几年,厂里先后投巨资、大手笔规划改造了原料、窑炉等设备、厂房,实现了文明生产。但作为茅台酒瓶班组的成型生产线,因干燥余热烘房设备缺陷,30多名女工长期在废气呛人的环境中操作,如不及时改造,女工们的劳动安全卫生的权益就得不到保障。高巧芬深入现场调查,将情况向行政建议后,重新改造烘房与管道,还对原来数百平方米的水泥地全部铺上了地砖,生产环境的改善,又极大地激发了女工们的劳动热情。去年8月份,厂里承接茅台酒厂一批2万只60周年庆典茅台酒瓶的任务,要求在一个半月时间内交货,照常规生产,这批特定产品一般要一个季度方能完成,而成型生产难度最大。高巧芬在生产经营会上,主动提出在班组开展迎建国60周年质量创优劳动竞赛,班组女工急任务所急,精心调度,齐心协力,终于在交货期前圆满完成了这批任务。茅台酒瓶班组先后荣获了江苏省巾帼示范岗、无锡市“三八”红旗集体、宜兴市巾帼示范岗等荣誉。

不断探索关爱职工送温暖新形式,是高巧芬在新形势下更好履行工会职责的又一亮点。多年来,工会走访慰问病员已形成了制度,慰问金逐年都有大幅提高。同时,她又倡议设立职工互助互济的医疗补助新模式,参加互助互济的职工,每人每月在工资中仅扣除2元,职工因重病住院都能享受到一笔上千元的补助金。针对职工或其子女特发病症的实际情况,高巧芬一旦得知,必尽所能给予帮助。3年前,女工朱庆妹儿子考上南京工业大学,头一学期不幸罹患病毒性心肌炎,急需大笔费用,高巧芬先上门慰问,自己掏出500元交给朱庆妹,并宽慰她,随即又在厂里组织捐款献爱心活动,短短几天,就捐得善款17400元,为其解了燃眉之急。前年,窑务工人杜杰精神病复发,急需外出治疗,但杜杰家中只有一个85岁高龄的父亲,又中风卧床,生活不能自理。高巧芬将这一特殊情况与厂行政作了沟通,主动与杜杰住地的湖渎社区领导联系,委托料理他父亲的日常生活,并亲自送病人到湖州医院治疗,使这一特殊家庭病人的困难得到妥善解决。

彩陶的发展,是新老职工共同谱写的一部创业史。每逢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佳节,工会都要准备物资,发放到职工手中。特别是每年的重阳节,高巧芬代表工会,带着物资一家一户上门慰问80位八旬以上的老职工,代表企业的一片敬老之情。记得今年春节前的一天,高巧芬手头工作十分繁忙,一方面要为即将召开的职代会做准备,一方面走访慰问病员、老职工的日程排得满满的,一刻也分不开身。正巧,女儿的预产期已到,住进了医院产房,切盼母亲陪伴身边,高巧芬一上午不断接到女儿、女婿和自己爱人的电话,催她快到医院。她理解女儿的心情,生孩子是家里的大事,但她更了解厂里的工作,后来干脆电话也不接了,一直到了华灯初上时,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了女儿的身边,去尽一位母亲的责任。广大职工感动地说:“高主席心中装着大家,唯独没有她自己。”

高巧芬是宜兴基层工会主席中的杰出代表,她的事迹得到了广大职工和上级工会的赞扬。彩陶厂工会先后获得江苏省女职工特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工作先进集体、无锡市模范基层工会、无锡市非公企业女职工工作示范单位、宜兴市工会工作先进集体、宜兴市先进基层工会等十多项殊荣。(崔听槐)

 

“紫砂原创·专利作品展”在陶都陶瓷城举办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相继开展 

4月27日上午,在宜兴市丁蜀镇中国陶都陶瓷城举办“中国紫砂原创·专利作品展暨《中国紫砂原创·专利作品集》首发”仪式。本次活动由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协会、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主办,宜兴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天逸艺术馆、紫砂文化研究专委会承办,中国陶都陶瓷艺术国际博览中心等协办。活动期间,紫砂爱好者们可以欣赏到来自鲍志强、顾绍培等紫砂名人艺术馆提供的原创紫砂精品。

宜兴陶艺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紫砂壶艺“冠绝一世,独步千秋”成为无与伦比的陶中瑰宝,是宜兴城市发展的文化金名片,更是致富一方百姓的产业。然而,随着市场化经济格局的不断重组,紫砂陶作为一种产品进入商品化市场,必然受利益驱动的影响,致使假冒名家名作时有发生。这次“原创·专利作品展”旨在提倡工艺原创,保护知识产权和专利权,开启一扇公开、公平、公正的宣传紫砂专业知识的窗口,以此激发紫砂艺人的创作热情。展览的同时,首发《中国紫砂原创·专利作品集》,为更好地鉴赏紫砂艺术献上图文并茂的读物。

又讯:4月30日上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开展仪式在中国陶都陶瓷艺术国际博览中心三楼主题馆举办,为期1个月,可以欣赏到徐岚、熊军、熊国辉、涂少波、邓幼堂、董伟6位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48件瓷艺精品,其中包括花瓶、瓷板画等一系列佳作,展示了作者意境深邃的个人风格、底蕴深厚的文人气度和独特灵动的艺术技巧,作品深受国内外陶瓷美术收藏家的珍爱和赞美。(王霖)

 

国礼紫砂壶  盛世美名扬

日前,在比邻宜兴紫砂工艺厂北门西侧,一幢装潢古色古香的“宜兴市国礼紫砂艺术馆”暨研究所精彩亮相,馆内陈列了最近几年间,由汪成琼为国家领导人、东盟11国的元首、政要设计、制作的国礼紫砂壶100多件,让观众零距离欣赏作品的艺术品位与文化内涵,使国之瑰宝宜兴紫砂成为国家之间的友好见证。

该艺术馆由汪成琼、范国英夫妇创办。今年40岁的汪成琼于1990年从河南固始县来宜兴发展自己事业,就此与紫砂结缘。经过不懈努力,逐渐成为陶都新一代知名的制壶及陶刻艺人。其壶艺作品注重造型的神韵与气度,传统中求新意、文雅中求情趣、实用中求美观,擅长融书法、绘画、篆刻、诗词、陶艺、雕塑等多种艺术于一体,尤其对曼生、子冶、任淦庭等历代名家的陶刻有较深的研究,刀法娴熟,独具高格,讲究“刀随笔意”,山水、花鸟、人物俱佳,作品曾获得众多国家级大奖。2005年至今,他俩相继有100多件作品被国家外交部和商务部定为“国礼”,享有“陶刻虎王”、“国礼大师”之美誉。如国礼壶中的“浓情”壶,是赠送老挝总理本南·沃拉吉,此壶以龙为题材,“龙”与“浓”谐音,有交融深厚之意,展示了造型奇特,陶艺特色明显,立意标新且不离传统的神韵。又如作为国礼赠送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的一件《硕果》壶,以葫芦形为主体,身与壶、嘴与把,灵动的叶片、藤蔓,象征着年景丰硕、生生不息。综观其作品,创意新、造型美、陶刻精、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4月22日开馆当天,中国——东盟博览会原副秘书长杨京凯专程从南宁赶来祝贺国礼紫砂艺术馆开馆,宜兴市常务副市长李秋峰以及陶艺界人士等为开馆致以热烈的祝贺。(本报记者)

 

“学茶壶”成为就业新亮点

随着紫砂热的升温,紫砂行情的日益看好,学习做茶壶已经成为丁蜀镇年轻人就业的首选之一。宜兴紫砂二厂的紫砂培训中心负责老师袁国强告诉记者,目前在该中心从事紫砂壶手工制作培训的学徒就有180余人。这对于传承紫砂成型工艺,弘扬紫砂文化,扩大就业机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宜兴紫砂培训中心作为江苏省宜兴丁蜀职业高级中学紫砂班的实训基地,手把手教授做茶壶已有5年时间。他们延续了原来的紫砂工艺由工厂培训的模式和师徒传承的方法,聘请7位紫砂专业老师(师傅),作为技艺辅导,教会学生全手工制壶的工艺技术,包括绘图、工具制作、打泥片和围身筒手工成型,通过一年时间练就做壶基本功。同时还组织他们学习紫砂方面的专业知识,如原料、成型、装饰、设备、窑炉等,增加对紫砂的理性认识。

5年中在该中心学艺的300多名学徒都从事做茶壶的职业,有的颇有成就,已评为工艺技术员或助理工艺师,有些作品还在一些展评中荣获奖项。如今,紫砂培训中心拥有300多平方米的工场,可以容纳90人同时学习做壶。可喜的是学做茶壶的青年人不仅有当地的,还有外省的,从浙江、云南、甘肃、山东、安徽、河南、湖南等地闻名前来的学徒占到一半以上。他们希望插上紫砂技艺的翅膀,让梦想在陶都起飞。(蒋尧基)

 

诗画阳羡

尧文

春天的宜南山区,景色分外迷人,如诗如画。置身其间,给人的感觉是散文为之见拙,国画为之逊色。

假日,走进桃红翠绿包裹的阳羡生态园景区,张公洞、玉女潭、阳羡茶场、灵谷天府直至陶祖圣境和省庄竹海,沿途的自然风光,仿佛是徜徉于十里画廊,与浓墨重彩相伴,品读山岚晨露的自然滋润下这片生机盎然的山岭所洒下的一路芬芳。

小车在阳羡茶场的绿荫山道上行走,两侧的树冠交织在一起构成绿色的隧道。片片茶园一望无际,采茶女工在茶树丛中采摘“雨前茶”,并演绎茶文化所描绘的诱人风景。恰如古诗所言:“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自看佳人摘,寻常触路行。”路旁的那尊“陆羽”塑像,记述了阳羡唐贡茶的美丽故事以及“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传世神话。跨越千年沧桑的茶园,藏匿着自己的原始执着,固守着天然的野趣灵性,在鸟语花香的世界里,孕育成绿色的香醇,归宿成一壶不朽的传说。人们总是认为品茗的过程包容了道家的清静,儒家的中庸,释家的和善。而阳羡茶的产地正好有着磬山崇恩寺的钟声,张公洞道教的福地,金沙古寺供春做壶的轶闻。这种陶文化、禅文化、道文化、茶文化合一的奇缘,甜美地渗透在茶的汤色之中,传递阳羡茶的经典与完美。

在城泽的山谷中,我们停车走入山中小径,远岫近峦的苍茫色彩和路旁的泉水涓流以及蓝得醉人的一池春水,孜孜不倦地绽放生命的激情。黄灿灿油菜花,高低起伏于山坡地上。野草丛中的无名小花打扮了山区的秀美景色,红的妖艳、蓝的明丽、粉的柔和……在这空谷幽香的环境里,一缕缕草木独有的馥郁气息缭绕在身边,一些老树枯藤上长出的嫩枝、细叶,舒展生命的轮回。这优雅、这纯净、这新芽萌动的歌吟,带给我的视觉享受是无法言状的。

有人说:“山静日长仁者寿,花香风善圣之清。”站在阳羡景区的山水之间,原始的野性与当代的风流融为一体。山的风骨、水的天禀,是最本原,最纯真的美。还有大片的竹林,扶疏成涛声阵阵的“竹之海洋”。山农在竹丛间挖春笋。这春笋还未出土,仅仅将沙土挤出一丝裂缝,就让主人用桩锄挖出来,成为餐桌上的时令佳肴。岁月苍苍,生命茫茫。毛竹生得有节,活得潇洒,织舞缀新容,吐翠染秀姿,可谓宜兴的特产。它不事张扬,气质清芬,只有在春风摇曳中飘散婀娜姿色,让群山妩媚。

午餐是在一处“农家乐”饭店,店名叫“篱笆园”,纯朴中释放本土的雅韵。游客很多,从汽车的牌号上可以看出,他们来自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常州、无锡等地。老板娘说只要是周末和假日,一天接待游客要四五百人。我真为这样的旅游盛况而高兴,宜兴不愧为宜居宜游的温馨家园。到山里应该品尝山味小吃,春笋煨肉、凉拌马兰、香椿炒蛋、白糖乌饭、红烧竹鸡、清炒蕨菜等,使我一饱口福。尤其是山里人烧的春笋又嫩又烂,而咸肉呢,肥而不腻,平时不吃胖肉的人也挡不住诱惑,用我们宜兴话来说,真是“满口消烊”。

悠然于山间野趣,陶醉于山光水色,这是宜兴人幸福指数的体现,也是陶冶心灵的崇高境界。“诗画阳羡游人醉”便是最好的注脚。

 

茶心·品读

林雨

4月清明,对爱茶之人来讲,可是品茶时节的分水岭。江南明前茶芽叶细嫩然香气欠足,不耐冲泡,茶人想赶第一波早春茶,每每“望茶兴叹”之余企盼雨前春茶早早上市。雨前茶是清明后谷雨前采摘的茶叶,雨前茶虽不及明前茶那么细嫩,但由于这时气温上升,芽叶成熟营养更盛,满口馥郁之外更耐温泡,故而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云:“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然而,在明前茶与雨前茶“青黄不接”时,急迫的等待品尝新茶的芳甜,成了有些尴尬却又新鲜的时令心态。可是这并不影响人们从茶中品读一份快乐、一点道义和一些凡人的心境。

将近五月的天气仍旧乍暖还寒,而今年的春来得尤为“扭捏”,如同过山车一般的气温拖滞了新茶的上市,不过历来是“谷雨乍过茶事好”,自然规律的轮转下,采茶依然热火朝天。“百花开来好春光,采茶姑娘满山岗。手提篮儿来采茶,片片采来片片香。采呀,采呀,片片茶叶片片香。手提篮儿采茶瓣,片片茶叶片片香。……”纯朴昂扬的“采茶扑蝶”曲,似乎把我们带到满眼葱郁的茶园里,感受采茶的无限乐趣。

唐代陆羽著《茶经》,反映的是古代茶人勤奋读书、 潜心求索的精神境界。继而以茶字当头排列的词语渐渐深入人心,“以茶待客、以茶代酒、以茶会友……成了一种国人文化与礼仪的意趣传承,以其静默的言语负载着道的修心与义的凛然。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闲来无事,玩索大学问家之妙语,击节赞叹之余,心忽有所得:治学有三此境界,饮茶岂不亦有此三境界?于喧嚣冗乱的城市中能淡定品茗,是种孑然独立;于充斥着小资情调的美酒佳酿中能苦饮清廉,是种执着刚毅;于尝尽世态炎凉中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终怀揣慈悲,一如茶之平易,芳香自溢,是种心境升华。这亦是茶味三境界,不冠之以儒释道的哲思禅意,兴之所至,心之所向。

时空回溯,茶香氤氲中依稀有着窑工们坐在赤焰的窑炉旁喝茶的身影,身旁的竹篮里是一撮珍藏的宜兴春红茶和一把紫砂洋筒壶,泡出的一杯杯香茶送入口中,是解渴?还是解馋?不得而知。唯一让后人执念的,是十里窑场上阳羡红茶传承千年的一脉醇香,这丘野山中的绿色生命,倚靠着天地精华的布施恩泽,在古木翠竹旁,在山岩石道间,在方圆百亩的峦峦山岭上,悠然自得地摇曳着它们的身姿,飘散着清新的稠韵,那自开自落自风光的风情,让每一位品茶之人感叹生命的不朽,真正感受天人合一的忘我之境。我想这也许就是茶味引导我们追逐的最高境界吧。

潺潺春雨贵如油,祥瑞之霖正为遍野的茶树洗涤尘埃,也期待这又一年的春茶带给我们春天的喜悦和明朗。

 

小窑墩遗址

小窑墩遗址,在宜兴市丁蜀镇周家村分洪桥西堍。2002年10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窑址为一东西方向的长条形斜坡状高墩,全长约50余米,最宽处约20米,东头高约8米,西头高1~2米,属龙窑结构。窑址正中可见一条凹槽,当系龙窑倒塌后的遗存。

该窑的文化堆积十分丰富,包括三个不同时期的产品堆积,下层为西晋时期的堆积,产品主要为青瓷器,胎质坚致灰白,个别露胎处呈淡红色。釉色淡青或青中泛黄。器形有碗、盏、碟、钵、盆、洗,并有少量的双系或双复系罐及堆塑罐。其中碗、钵等器物的口沿及罐的肩部饰以弦纹及网格纹。出土的窑具有圆筒形、覆盆形窑座和钵形齿口窑垫。中层为唐代遗存,产品仍为青瓷器,胎质致密灰白,淘练精细,釉色浅青、青绿或茶绿色,器形以碗、盘、盆、钵类为主,还有罐、灯盏一类器物。窑具有饼形圈口状窑垫,浅盘形窑座,喇叭口形窑柱,还普遍发现用泥渣作为装烧时叠置器物的一种间垫。上层为宋代产品,大多为大件缸瓮等黑货陶器。该层不见窑具。

小窑墩遗址是宜兴现存窑址中烧造年代较早、保存较为完好的窑址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筱王村古窑群

筱王村古窑群,在宜兴市西渚镇五圣村。2002年10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筱王村古窑群主要分布在五圣村的筱王、大地、中窑、下窑、五圣、潘山岕、包家等自然村,已发现的窑址有20余处,大的近百米,堆积高5~10米不等。

筱王村古窑群烧造时间主要在宋代,部分窑址延烧至明初。其产品主要有四系坛、四系罐(俗称韩瓶)、小缸、执壶、瓶、盆等。灰褐色胎。施亮青釉,因胎色较深,施釉后器表略近褐色;釉层较薄,施釉往往不及底。拉坯成型,部分器物修坯不够精细,表面有旋坯纹。流、系、把等均采用粘接法。

筱王村窑群窑址分布范围较广,据传共有窑墩90余座,除西渚五圣村外,在溧阳市戴埠的神山、东干、宥里等地亦有分布。从堆积看,其延烧时间较长,产量巨大,是宋代宜兴日用陶瓷的重要产地之一。

  

爱宜公司:多品种出口日本市场

近日,记者在宜兴爱宜艺术陶瓷有限公司的生产现场看到,从成型到烧成,从彩绘到包装,一只只精美的瓷釉彩招财猫、一件件紫砂壶、盖杯等产品已在包装发运,员工们一派繁忙景象。现任西望村党支部书记、爱宜公司董事长范泽锋介绍,今年一季度接到出口日本的订单,是现有生产能力的5倍。同时,在宜兴陶瓷产业园区内总投资3000多万、建筑面积13000平方的协鑫艺术品有限公司即将投产,每天将为“美的”提供8000只电饭锅陶瓷内胆,成为企业发展的新亮点。在发挥宜兴传统陶瓷产业优势的基础上,爱宜公司走出了适应市场需求、多品种发展之路。

爱宜公司是宜兴陶瓷企业中最早一家中日合资企业,创办于1988年,已有22年的发展历史。作为艺术品陶瓷出口,近几年中,他们通过不断开发新品,已形成了白瓷、青瓷、紫砂三大板块,如白瓷品种中就有丘比特系列、招财猫系列、白雪公主系列;青瓷品种以茶具壶杯为主,有影青、汝窑系列;紫砂品种以壶杯为主,年保持1000多个品种。如白瓷中的招财猫储钱罐系列,经过注浆成型、修坯、上釉、烧成、彩绘、描金等多道工序,产品光彩夺目,吉祥可爱,深受日本消费者青睐。为确保产品质量,烧成设备共有4顶梭式窑、25座电窑,实现了窑炉零排放。为适应日本市场不断开发新品,通过日本来样,自主研发、双方共同研发等途径,提高产品品位与附加值,使企业产销两旺,成为丁蜀镇艺术品出口企业中的佼佼者。

(本报记者)


紫砂与世博

蒋尧基

举世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于5月1日开幕,届时有20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前来参展。在184天中可以充分欣赏世界各国的精彩和亮丽,感受“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所蕴含的深刻理念和世博主题。

在宜兴紫砂的历史上曾多次参加世界性的博览会,并获得过许多奖项,以骄人的成绩而载入史册。资料显示,宜兴紫砂最早参与国际展事是100年前的“南洋第一次劝业会”,地点在南京。那是1910年6月5日(清宣统二年),中国首度以政府名义举办的博览会——南洋劝业会,专家称它为一个世纪前的“雏形世博会”。共设30多个不同类型的展馆,有100万件展品向公众展示,包括农产品、工艺品、美术品等。美、英、德、日等国家也有展品参展,但不设奖。劝业会设奏奖、超奖、优奖、金奖和银奖5种奖项,最终有3345件展品获奖。宜兴紫砂在清代很负盛名,已作为贡品进入皇室宫廷。在此次展评中,宜兴阳羡陶器公司的紫砂陶获最高奖——奏奖(一等奖),宜兴物产会选送的紫砂壶海竹顶、宝鼎、大柿子壶等10件获金奖(四等奖)。范家壶庄的范伟群作为范大生的三代传人,收藏着范大生制作的获奖作品——大柿子壶。至于宜兴阳羡陶器公司获奏奖的紫砂壶是哪些品种,何人制作?无详实记录,是一段历史上的遗憾。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国际赛会,是为庆祝巴拿马运河经过10年艰辛开凿终于成功通航而举办的一次盛大庆典活动,有31个国家参展,中华民国政府派出一支由陈琪带队的代表团参展,中国展品获奖牌和奖状1211个,披金挂银,独占鳌头。宜兴一批紫砂器获头等奖和优奖,其中,有著名制壶高手程寿珍(1857年—1939年)的力作“掇球壶”。此壶仿佛大、中、小三个球垒叠在一起,稳健丰润,端庄优美,气韵贯通。获奖那年程寿珍已58岁了,后来所制“掇球壶”在底部镌刻铭文:“八十二老人作此茗壶,巴拿马和国货物品展览会曾得优奖”作为纪念(八十二老人是他的字号)。

1926年,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是为了庆祝美国独立150周年,中国的宜兴紫砂、江浙绸缎、江西瓷器、福建漆器以及刺绣、翡翠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展品参展。宜兴的紫砂壶和杯、碟获金质奖。此后,宜兴紫砂陶器只要参加国际性的展评活动,都能载誉而归。1930年比利时举办的列日国际博览会上,紫砂壶获银质奖;1932年美国芝加哥博览会上,朱可心的“云龙鼎壶”、程寿珍的“掇球壶”、汪宝根的“传炉壶”等获优秀奖;1935年英国伦敦国际艺术博览会上范鼎甫的紫砂雕塑“鹰”(又称“一棒鹰”)获金质奖。走进紫砂缤纷的故事,那袭来的思绪,浸润岁月的屐痕,在吉光片羽中释放君子之风。

新中国成立之后,宜兴紫砂依然绽放东方的智慧,闪耀迷人的笑颜。1984年,德国莱比锡春季国际博览会上传来喜讯,李昌鸿、沈蘧华夫妇的“竹简茶具”和顾绍培的“百寿瓶”获金质奖。1989年,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将金奖授予中高档紫砂茶具。夏淑君制作的“9件四方紫砂茶具”和紫砂雕塑“母爱”,分别在1991年“香港第三届国际残疾人展能节”和1995年“澳大利亚佩斯第四届国际残疾人展能节”上连获金质奖。1998年,北京首届国际民间工艺博览会上吴培林以宜兴古代的荆溪十景为题材,创制的“荆溪十景系列壶”获得了金奖。

紫砂是温婉之玉,是烂漫之花,无言中传递灵魂中的神韵,是民间的,也是高雅的。以谦谦君子般的包容,与茶文化一道,诠释着中华文化的亮色和厚重。上海世博会给了我们一个机会,“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上海展”将带给人们什么样的印象呢?那就是:“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宜兴。”

 

“陶都风——陶瓷艺术上海展”展品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