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都通讯

《陶都通讯》2010第十期


2010-10-28  

“华艺”被国家批准认定为全国驰名商标

日前,江苏艺兴紫砂陶股份有限公司的“华艺”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批准认定为全国驰名商标,成为宜兴紫砂界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艺兴紫砂陶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宜兴紫砂工艺二厂,于1985年经国家批准注册“华艺”专用商标,1994年被定为全国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2001年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江苏艺兴紫砂陶股份有限公司,并整体收购了紫砂工艺二厂。围绕企业品牌建设,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实施品牌战略,建立了一套适合企业特点的商标管理办法,投入资金,对中、高档紫砂壶的作品证书增设了防伪功能,主动争取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支持,及时制止商标侵权行为,维护了企业注册商标的专用权。2003年以来,“华艺”商标先后被认定为“无锡市知名商标”、“江苏省著名商标”。(崔听槐)

 

创新作品争妍斗胜  明清古盆异彩纷呈

首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花盆艺术节隆重举行

由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BCI国际盆栽赏石协会主办,宜兴市陶协花盆分会、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承办的首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花盆艺术节,10月4日至10日在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隆重举行。

宜兴市副市长洪雅、BCI国际盆栽赏石协会第一副会长罗伯特·肯平斯基、第二副会长威利·宾治,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副会长鲍世祺,香港盆栽协会会长刘耀辉,辽宁喀左县县长吕树江、副县长冀雅军,宜兴市陶协会长史俊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李昌鸿、顾绍培,省大师吴鸣、季益顺、毛国强,省名人周尊严,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程永安、王怀治、曾瑾,以及来自广东、福建、江西、河南、云南、辽宁、山东、河北等陶瓷产区相关行业领导、生产企业主管和全国各地经销商、BCI世界各地会员、中外收藏界朋友共300余人出席了4日上午的开幕式,对宜兴国际陶瓷花盆艺术节的举办表示了热烈祝贺。

宜兴陶瓷花盆生产已有600余年历史。自明清以来,宜兴名窑“欧窑”的均釉陶花盆,蜀山古镇的紫砂陶花盆因材质优异、釉色瑰丽、造型与装饰千姿百态,最早进入欧洲和东南亚市场,并作为宫廷皇室盆栽、盆景的首用器。尤以紫砂盆为最,在传承发展中成为宜兴产区独特的大类品种而蜚声国内外市场。目前,宜兴陶协花盆分会生产各类花盆的会员厂家达200余家,已连续5年举办了全国花盆创新设计评比活动,每年推出数百件适应市场的创新作品,年销售超10个亿,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花盆生产基地。

创新作品评比展示是这次艺术节活动的一大亮点。被冠名“鉴云盆艺杯”全国陶瓷花盆创新评比的参评作品,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这次有宜兴、广东潮州、江西景德镇、河南禹州、浙江龙泉、福建德化、辽宁喀左等产区的240件(套)作品参评,其中宜兴产区180件,外地产区60件,代表了不同陶瓷盆艺的地域风格特色。如辽宁喀左首次参加全国展评,送评了10多件黑陶花盆,让人耳目一新。从参评的瓷器盆、釉盆、紫砂盆、雕塑盆、堆花盆、十景盆及部分瓶、筒、盘、篓、钵等陶艺类作品中,经11位专家评委评审,共有73件作品分获各类奖项,其中宜兴许卫群的《特大长方盆》获创新特等奖,此盆长316厘米、阔116厘米、高50厘米,堪称有史来陶瓷大花盆之最;宜兴金小雅、王其法的《菊轮》、卢立平的《1.5米马槽》、吴冠敏的仿欧式《大自然系列荷花缸》、辽宁喀左王玉国的黑陶《大龙瓶》、景德镇徐进的《松下观景图》等10件作品,因造型独特,寓意深刻、装饰别具风格而荣获金奖;另有福建德化陶瓷公司选送的《光边鱼缸》、张荣法的青瓷《双环开片瓶》等25件作品获银奖;何光宏的《泥绘桂林山水》等37件作品获铜奖。

明清古盆展示成为艺术节又一大看点。这次有上海、徐州、如皋、浙江温州、福建长汀以及新加坡、香港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藏家提供的明清至民国期间的各式紫砂、均釉陶花盆藏品200余件。宝山工艺厂选送的5件古盆中,年代最早的有明代的红泥桂花砂《梅花盆》,63厘米见方、高44厘米,足见早期盆的烧制技艺。上海藏家申洪良选送的一批花盆藏品,有明代大红袍《方大盆》、《白泥盆》以及清乾隆以来王东石的《椭圆蒲包口盆》、杨彭年的《椭圆盆》,瞿子冶的《炉钧釉盆》等,无不闪耀着先辈陶艺大家的智慧和光芒。

开幕当天,陶协花盆分会执行副会长陈士权受BCI国际盆栽赏石协会理事长苏义吉委托,对这次活动举行了授牌仪式:分别授予宜兴市陶协“圆满成功”、宝山工艺陶瓷厂有限公司“超越巅峰”、市陶协花盆分会“嘉惠永铭”、宜兴陶瓷博物馆“辉煌贡献”四块牌匾。BCI国际盆栽赏石协会陶都之旅的近200名代表,饶有兴趣地参观了顾绍培大师工作室、宝山工艺陶瓷厂。同时举办了“同为陶都添风采图片展览”以及“第五届中国宜兴紫砂花盆全国厂商联谊会”等活动。(崔听槐)

 

李守才在首届中国汝瓷文化节秀绝技

二件均陶堆花作品分获金奖和特等奖

日前,全国劳模、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李守才应邀出席中国陶协在河南汝州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汝瓷文化节上,送展的均陶堆花“双狮争球”钵、现场堆花表演的“群欢瓶”一举荣获中国陶协颁发的首届中国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金奖和特等奖。

首届汝瓷文化节全国共有42名制瓷大师参赛,分别代表景德镇、淄博、德化、石湾、汝州、禹州、龙泉、宜兴八大窑口,分雕塑、刻花、拉坯三个组现场操作决出奖项。作为宜兴唯一的参赛者李守才大师,自带坯件、色泥、工具,在9月24日开幕当天,用整整10个小时,施展大拇指绝技,在提名“群欢瓶”的坯体上,用3组大理菊花、12朵小菊花堆贴,另用红、黄、绿、白、蓝五色泥,饰有15只纷飞的彩蝶,花瓣层次分明,彩蝶蹁跹,画面灵动多姿,象征和谐圣洁。得到中外来宾的啧啧赞赏。(崔听槐)

  

展示陶艺风采  弘扬陶瓷文化

——写在《陶都通讯》百期之际

史俊棠

岁月悠悠,弹指间,宜兴陶协已走过第八个春秋,而由其主办的《陶都通讯》也已满百期。在这八余年中,《陶都通讯》在稚嫩的脚步中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在读者、作者、编者的共同努力下,办出了“陶”的特色,彰显了“陶”的神韵。人们从这个“窗口”可以看到改革开放后的宜兴陶业发展。

《陶都通讯》作为宜兴市唯一一份经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的行业报,坚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立足于陶瓷文化建设和信息的发布与交流。在这样的办报宗旨下,《陶都通讯》发挥自身的舆论引导作用,办成了一份有思想性、知识性、文化性,健康而富有活力的报纸。

基于这一点,几年来认真贯彻市委、政府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法规,有效地配合一些重大活动和行业的中心工作进行宣传,用比较理性和带有浓烈情感色彩和文学气息的报道形式,传播给广大读者,成为陶瓷职工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走进他们的工作和业余生活中。

《陶都通讯》长期来突出陶瓷文化,构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总是及时报道陶瓷行业的大事、要事、新鲜事,尤其是陶瓷(紫砂)文化在国内外的交流情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深远影响。例如2002年、2006年的第七、第八两届全国陶瓷创新设计评比中宜兴陶瓷披金挂银的累累硕果;2005年中国(宜兴)国际陶艺交流的空前盛况;2007年“紫泥清韵——故宫藏宜兴紫砂展”古今紫砂跨越时空的艺术盛宴;2009年的“陶都风”北京展和2010年“陶都风”上海展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升了陶都宜兴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为了扩宽视野,反映兄弟陶瓷产业的发展情况,曾连续发表多篇专题文章,解读佛山、潮州、德化、醴陵、北流等地的陶瓷产业特色、传承脉络和灿烂前景。编辑部还重点撰写紫砂等艺术陶瓷和工业特种陶瓷的调查报告,采写或约写一些有关特色陶艺精品和新人新作的专访和特稿,并把每一次陶艺展评盛况写成“巡礼”和“侧记”。

《陶都通讯》作为4开4版的月报,始终得各级领导的关爱和扶持。回顾100期所经历的点点滴滴,无不凝聚方方面面的共同智慧和辛劳。在今后的岁月里,我们依旧紧扣“陶”的主题,充盈“陶”的个性,传播“陶”的文化,让大家从《陶都通讯》中触摸陶都宜兴的厚重文脉,钩沉往日窑场的独特风情,欣赏陶瓷艺术的一抹亮色,聚焦平凡陶工的理性闪光,见证宜兴陶业的繁荣兴旺。

我们将为此而不懈努力。

                                                          2010年10月


创新引领市场 

崔听槐

国庆期间,首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花盆艺术节在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活动的重头戏之一、被冠名“鉴云盆艺杯”的全国陶瓷花盆创新评比作品展示了别样的风采,可谓佳作云集,美不胜收,让观者领略到当今国内陶瓷花盆产区、特别是宜兴地区陶艺花盆的无穷魅力和创新设计的水平。

陶瓷花盆在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中,越来越受到海内外盆栽、盆景艺术界乃至广大市民的青睐,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从另一层面分析,它与社会的进步、人们文明程度的提升和审美意识的多元化,同步合拍,良性互动。创新引领市场,峥嵘市场,是陶瓷花盆不断发展的动力之本,活力之源。

宜兴作为这次活动的主办地和主产区,共有180件新作参评,包括紫砂、均陶、青瓷类等,外地产区有60件作品参评,包括辽宁喀左首次参评的黑陶等,分别占参评数的75%和25%。获得各类奖项的作品共73件,宜兴占62件,外地有11件。其中评出创新特等奖1件、金奖10件、银奖25件、铜奖37件。品种类别有瓷器盆、紫砂盆、雕塑盆、堆花盆、微型十景盆及部分瓶、筒、盘、篓、钵、陶板画等。造型千姿百态、装饰丰富多彩,展示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和时代风貌。从以往多次陶瓷花盆创新评比中,大型或特大型花盆已成为创新评比中的亮点与看点,获奖比例相对较高,这是因该类花盆的烧制难度极大,成陶后气势雄迈,园林盆栽界喜作镇园标志而极受欢迎。如获创新特等奖的《特大长方盆》,长、阔、高规格为316×116×50厘米,尺寸之大堪称宜兴陶瓷花盆中的“巨无霸”,令人叹为观止……。徜徉于展厅,那流光溢彩、琳琅满目的陶艺“新宠”,似乎在用形式美感展现创新结出的丰硕之果。

创新是陶瓷发展与繁荣的永恒话题。市陶协花盆分会从2006年开始,连续5年先后举办了冠名“秦氏杯”、“利华杯”、“金旺佰式杯”、“昆吾·石月杯”到今年的“鉴云盆艺杯”陶瓷花盆创新设计评比活动,每次都推出了一批新品佳作,涌现了一批新人,吸引了广大盆艺爱好者和盆艺专家与市场的目光,带动了市场消费需求,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发展氛围。目前,宜兴陶瓷花盆销售额每年以10%的增幅提升,成为名至实归全国最大的陶瓷花盆生产基地。

“今天的精品,就是将来的古董”,这是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刘靖基老先生在上海参观宜兴陶瓷艺术展后的题词。综观陶瓷花盆创新作品,必将为当前和未来市场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许多精品,将来也一定会在宜兴花盆历史上留下耀眼的光芒。

 

也说“诚信经营”

10月21日《宜兴日报》3版刊发了一则公示:经宜兴市消费者委员会、市放心消费创建办考核,对“江苏中福仁茶业有限公司”等100家紫砂经营单位授予“诚信经营单位”称号。这则公示的刊登,无疑为维护宜兴紫砂声誉和对外形象树立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它是一个道德范畴,也是一个文化范畴,在现代社会中,诚信更是人类生活生存的方式方法和行为准则。然而品德与法律规范、制度规范不同,不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和约束力,需要依靠社会的呼吁和行业自律。紫砂商品“诚信经营单位”的公示,一方面肯定了这些经营单位在诚信经营上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另一方面,示范效应和领头羊作用,加强了消费者对紫砂行业的信心,为引导紫砂市场向更好更健康的经营方向打下了基石。

这是一个“财富大爆炸”的时代,但不等于财富与美誉对立。从经营角度上讲,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赖度越来越成为一个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的总体评价标准,信赖度越高,产品质量和服务就越好,反之,就会产生诚信危机,危及个人,甚至是整个行业的发展。所以说,诚信是现今市场竞争中看不见的软实力,是市场经济之魂。紫砂作为宜兴城市的金名片,其特殊性在于它涵盖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文明,因此,紫砂市场的不断发展,更需要通过诚实守信的经营管理理念来支撑行业的经济运转。唯有建立在“以诚为本”的经商之道上,才能更好的适应时代,适应市场。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对于我们紫砂行业来讲,更应时刻谨记诚信二字,让这块传承千年的金字招牌在现代人的手中被擦得更亮。(王文)

 

堆花绝技汝州行

王杏生

河南汝州,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故乡。

在宜兴均陶堆花制作技艺成功申报江苏省非遗项目之时,应中国陶协、河南省陶玻协会、汝州市政府的邀请,宜兴市陶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鲍建生,全国劳模、省工艺美术大师李守才一行参加了首届中国(国际)汝瓷文化节。9月24日,笔者从“首届中国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上获悉,李守才选送的《双狮争球钵》和现场操作表演的《群欢瓶》,双双荣获由中国陶协颁发的“首届中国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金奖和特等奖。

汝窑与官、哥、定、钧是宋代五大名窑,汝瓷又是世上罕见的稀世珍品。这次参加大赛的窑口汇聚了景德镇、淄博、德化、石湾、汝州、禹州、龙泉、宜兴等名窑的40多位艺人参赛,共分雕塑、刻花、拉坯等三个组。

当天,中州大地细雨霏霏,风中带着丝丝凉意,李守才大师赶在大赛开幕前,早早来到汝瓷博物馆表演现场,把随带的坯体、铁转盘、五色土和制作工具,一一摆好。到开幕前,别的窑口的艺人才来时,李大师已把大理菊造型的粗泥涂贴在胎体上了。当开幕式刚结束,李守才以胎为本,以大拇指为笔,一丝不苟地专注操作,当第一朵大理菊用300多片花瓣出现在胎体上时,众人欢呼声起。他的展台恰好是开幕会场入口展馆台沿上,引得众人争睹宜兴均陶堆花手工绝活。有位刻花女艺人反复揣摩后啧啧称李大师为奇人,是绝活中的高人。

据李守才大师介绍,这件《群欢瓶》高48厘米,圆径42厘米,呈涡口状。坯体大气,恢宏中见古朴,粗犷中显神韵,用三组大理菊花组成,4朵小菊花围绕大菊花,有15朵花瓣,都运用平堆艺术手法,花瓣层次清晰,富有立体感,层层叠叠的堆贴工艺展示了菊的纯美清幽。为使静中的大理菊富有灵气,又分别用红、黄、绿、白、蓝等五色土堆贴了15只彩蝶来装饰烘托,仿佛彩蝶飞舞,生动有趣。大理菊叶的蓝绿装饰点染,更显情景交融。《群欢瓶》象征和谐、幸福、美满、圣洁。我在想,他那神奇的大拇指真是出神入化,一搨、一搓、一抹总相宜,连花瓣上都留有大拇指的螺纹,他独特的技艺,时不时引来拍照采访与合影者,难怪河南、平顶山、汝州等电视台和媒体记者纷纷现场专访李大师。这件力作,李大师用了整整10个小时才堆贴完成,他的忘我精神与创作灵感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和知识与实践的积累。功到自然成,最终这件《群欢瓶》堆花艺术品赢得了一致好评,在众多获奖作品中是唯一一件用宜兴日用陶材质制作的扛鼎之作。

 

古盆珍藏  雅韵流芳

——“明清紫砂花盆收藏暨当代名人名作展”记述

蒋尧基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时节,“中国宜兴国际陶瓷花盆艺术节”于10月4日至10日在我市宜兴陶瓷博物馆成功举办。艺术节重头戏之一的“明清紫砂花盆收藏暨当代名人名作展”,让爱盆者欣赏到了明清以及民国时期和当代名人制作的紫砂花盆、均陶花盆的雅风古韵。为此,BCI国际盆栽赏石协会组织了由欧美、亚洲地区30多个国家的近200位盆栽艺术家参与的“陶都之旅”,专程来宜兴,领略盆艺风景,并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宜兴陶瓷花盆制作随着宋代以后官窑的兴旺,民窑的崛起,明清时期已经十分红火。明代中叶之前一般流行挂釉盆和白泥盆等欧窑产品,紫砂盆也开始出现在达官贵人之家。到了明末开始销往欧洲。清代,一些文人雅士、巨商富贾更是玩盆的高手。康熙年间的园艺家陈淏子著的《花镜·种盆取景法》有言:“近日吴下出一种仿云林山树画意,用长大白石盆,或宜兴紫砂盆……”。嘉庆年间苏州沈三白在《闲情记叙》中说:“用宜兴窑长方盆叠起一峰……”。当时,盆景制作以奇美取悦于众,并寻觅宜兴紫砂盆艺为快,因为紫砂盆保温、保湿、透气性好,是理想的盆栽佳器。

我们所见到的200多件明清古盆和名人名作,都是香港、台湾、新加坡、上海、南通、扬州、温州、长汀和宜兴等地盆艺收藏家的私人珍藏品,实为难得一见。收藏宜兴陶盆,是收藏界的一个亮点。我曾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见到过清宫旧藏的皇家用紫砂盆和均陶盆藏品。如“紫砂树根式梅花盆”、“乾隆蓝均釉加彩缠枝莲大花盆”、“乾隆宜均叶式双孔盆”、“雍正紫砂凸雕夔龙口盆”等。这次能在家门口见到那么多的陶瓷古盆,而且造型之丰富,品种之多样,确实叹为观止。这说明宜兴紫砂花盆的收藏家们执着于研古鉴今,或借盆以寄寓情怀,或藏珍以陶冶心性,或偏爱于艺术欣赏,或自乐于中华文明。尽管私人家藏,却终利大众。他们以天下遗珍,人类共有的胸怀,让宜兴盆艺绽放靓丽的姿色,流淌着传承的记忆、演进的脉络。

展品中有明代的“长方陶盆”,清早期的“玉沿段足长方盆”、“金砂切足长方盆”、“堆泥山水长方马槽”、“清砂墨彩盆”,清中期的“日月朱泥葵式京中”、“墨泥绘圆足葵口”、“黄泥绘六方盆”等,都完美地融合盆栽艺术的需要。从中可以看到紫砂花盆的造型上,长方、正方、椭圆,圆形、花形及各种几何图形的运用,装饰上显现的刻、塑、雕、绘、纹、釉等技法,使盆艺幻化成一个奇妙异常的世界,平淡而又绚烂。

上海的收藏家申洪良先生,他将精心收藏的80余件紫砂盆送来宜兴展示。所有的盆艺精品均出自名家之手,有杨彭年、冯桂林、瞿子冶、裴石民的传世之作,也有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吕尧臣、李昌鸿、周桂珍、顾绍培的经典作品,还有周尊年、程辉、施小马等高级工艺师的力作。这些紫砂盆纤巧而精美,用以植木置景,将自然界的景物移至室内,高洁而雅远,品读中如含甘饴,清新隽永,放佛漫步于浸润盆艺诗情的画廊。

宜兴陶瓷花盆经五六百年的薪火相传,已经与栽盆艺术交相辉映。由于两种文化的交流、渗透和融汇,以紫砂为代表的盆艺领域呈现出一派盛世风华的景象。遥想未来,更是春色满苑,繁花竞艳。

  

“金花”靓丽

——古陶丰均陶艺术研究所一瞥

崔听槐

均陶,陶都“五朵金花”之一。前不久,宜兴均陶制作技艺成功入选江苏省非遗项目名录,宜兴均陶工艺入选第二批无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近日,笔者在丁蜀镇川埠路的古陶丰均陶艺术研究所,观赏那一件件展示均陶堆花特色的瓶、筒、缸、钵、陶台、龙柱、陶字、雕塑等作品,气度非凡,无不闪耀着当代艺人在传承、创新上的聪敏与才智。

“古陶丰”集中了有丰富经验的成型技工和均釉研究、堆花技艺人员20多人,拥有一座68立方米、堪称宜兴最大体积的梭式窑炉。研制生产的均陶产品,以体积庞大而受到市场青睐。我见到刚出窑的一对全手工特大“堆花九龙签筒”,通高3.6米、圆径1.16米,重达1吨多,紫黑色的均釉底面上,堆贴9条灵动的金黄色翔龙,穿梭于蔚蓝色的云朵之间。所长吴选民介绍,这对特大签筒经过2次高温烧成,效果之好前所未有。这里的花瓶类产品从造型到装饰,已形成规格尺寸系列化,通常大的都高达2~3米以上,成为国内景观别墅陈设的首选。又如陶台,有80厘米~120厘米的堆花龙凤陶台、仿明代红釉陶台、蘑菇陶台等,体现风格各异的艺术效果。陶字是许多文化教育单位喜用的一种招牌标识,去年来,先后为由徐邦达撰写的“江苏省宜兴中学”校名、连战题写的“弘文明德”书体,宜兴市中的“精一楼”、“弘文教学楼”、“悲鸿艺术馆”、“南翔体育馆”等字样仿制立体陶字,每字都有1.2米见方,恢宏大气,釉色古朴,且经久耐用。几年来,根据特定要求,生产的高3米、口径1.7米,盆底有70厘米圆孔,喇叭口状的大型树盆,采用红釉、浅绿、蓝均等不同色釉装饰,已连续出口美国、新加坡市场而受到好评。

“金花“靓丽,魅力无限。这就是古陶丰均陶风采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

 

白帝城的历史记忆

尧文 

三峡大坝的建成,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原本三面环山,一面连坡的白帝城变为长江里的蓬莱式小岛。我走过三百多米长的风雨廊桥,才踏上充盈三国文化的历史名胜之地。

白帝城位于瞿塘峡西口北岸的白帝山上。一幢幢飞檐楼阁和红墙翠瓦,掩映在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树丛中。整个景区是以白帝庙为中心,它将《三国演义》里的精华浓缩,可以钩沉起对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往事回想。真所谓:“半壁江山留纪念,一楼风月助幽情。”

也许大家与我一样,知道四川的奉节(现属重庆)有座白帝城是源于唐代诗仙李白的一首千古绝唱:“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用现代的观念解读,这是最早的旅游宣传词语,因为有了这首诗,白帝城便名扬天下。于是,一段久远的故事就化作今朝的景致。

如今的白帝庙给人的印象全是刘备、关云、张飞和孔明的传奇。其实白帝庙早先是祭祀西汉末年蜀王公孙述的地方。公孙述自称“白帝”,死后在山上建庙塑像,谓“白帝庙”。时过境迁,今天走进白帝庙,见到的是“万国良冠,拜冕旒号称尊,岂容公孙跃马;三分割据,纡筞托孤寄命,赖有诸葛卧龙。”那里记录了多少“三国”往事。

白帝庙里有明良殿、武侯祠、观星亭、竹枝园等景点,东西碑林有历代石碑74道,前殿塑“刘备托孤”群像,刘备病卧龙床,满面憔悴;丞相手握羽扇,肃然侧立;两位皇子年幼温驯,俯首于地;文臣武将神情凝重,沉于悲伤……令人荡气回肠。刘备白帝托孤是一幕历史悲剧。刘备伐吴失败,一病不起,临终前写下遗书,告诫儿子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诸葛丞相语出肺腑,掷地有声:“臣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如此赤诚相见,肝胆相照的君臣关系,有若日月经天,千古常明。董必武曾于1965年1月写下经典的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此联现今挂在明良殿中。

“潮水入夔门,有千层浪过,繁星闪烁萧森地;乘霞辞白帝,欣万壑风随,海月流辉壮阔天。”这是著名画家范曾先生游览白帝城后的感叹。我站立在白帝山山顶,雄奇壮观的长江第一峡——瞿塘峡峡口尽收眼底,这景物正是拾元人民币上这幅画图。峡口上赤甲、白盐两山对峙而形成的“夔门天下雄”,使人震撼。两岸连峰峭壁,互斗峥嵘,江水汹涌,水势湍急。确有“天立孤根堆滟滪,地开三峡锁瞿塘”的澎湃气势和伟岸雄姿。

几多典故,几多传说,几多胜境,凝固成不朽的人文景观长卷,将时空缩短,古今融和,浸润着迷人的魅力。书以明理,德能立名。我们之所以记得刘备,是因为他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待人宽厚,彬彬有礼,堪称创业之君。而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情操,皎如皓月,光耀人间。瞿塘峡的千古长风,也能为蜀汉君臣奏起赞歌。俱往矣,今天置身白帝,则是徜徉于历史长河的一个节点,欣赏时尚与欢愉汇成的乐章,是明丽的、浪漫的旅程。

 

茶禅之旅

姚嘉慧

【茶之旅】

作为紫砂艺术传承人的后代,有幸朝夕与茶相伴,于是,更多的日子里,面对被沏开的茶叶,我不得不循着叶尖所指的方向,以十二分的虔诚去感受一片叶子在水上疏疏落落如筝似的吟音。

在忙碌而真实的生活里,让茶香扑面,紫砂满眼,又何尝不是一种富裕。

【壶之旅】

紫砂,火焰升起的灵魂,通过一把富贵土,在窑中历练,最终抵达江南的古韵,成为中国不可磨灭的文化遗产。沧浪之水,洗不去陶瓷里激荡的民歌,千年马蹄,踏不碎陶片上壮阔的民谚。因为,紫砂在宜兴这块土地上捡起了自己的骨头,在滚烫的茶水中找到了自己的血管,在炽烈的火焰中抱紧了自己的灵魂,最后,当它以一种古朴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甚至使周围扰动的尘埃也不得不沉静时,人们除了惊异、虔诚,还能说什么呢?

泥土浇铸的历史,紫砂塑造的现实。山岳被紫砂收编,花叶在壶面上绽放,即使是一只小小的甲虫,在壶面上立起来,也是一种唯美的象征。打开壶盖,谛听泥土的心跳,感受茶叶的呼吸,见证制壶者的诚挚的心。

最简单的烧制,最复杂的艺术,成就最精美的陶瓷,从紫砂里倒出来的,不单单是茶,是一种文化精髓的沉淀,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传递。

清晨,曙光照亮紫砂,流动起时代的特征;黄昏,晚霞留恋紫砂,沉淀出古典的纯美。

【禅之旅】

儒、道、佛这三种完全不同的审美境界出现在中华文化之中,一种是温柔敦厚,载道言志;一种是逍遥自如,直觉天籁,而禅可谓捏花一笑,妙语真如。茶禅一昧,坐亦禅,行亦禅,品茶亦禅,即便是一代鸿儒品茶赏壶,也会心生景仰,即便是兵卒纤夫听到晨钟暮鼓也会怦然心动。俗务缠身,不妨喝杯茶,或许会感到一种禅的超脱,与高山共俯仰,与白云共翻卷,与沧海齐阴晴。

【尾声】

无可替代不等于美,但紫砂确是大美,这种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略去了生活中的繁琐,留下一串古风,让我们细细珍藏。

 

        游踪吟草【七绝】

                  邓君曙

    一、重庆

                  ——参观白公馆、渣滓洞

       嘉陵江水碧流东,新兴山城隐雾中。

       犹忆红岩英烈血,千秋丹枕曜苍穹。


         二、游轮过长江三峡

       夜枕江流难入梦,平湖高峡势奇雄。

       多情却乏玲珑笔,难写烟波路几重。


       三、游丰都鬼城

       巴子别都今鬼山,阎罗十殿塑阳间。

       阴司法网弹神曲,扬善皆为除恶奸。


        四、雨中游白帝城

       廊桥风雨达蓬莱,白帝山头独崴嵬。

       刘帝托孤情难尽,佳诗吟得几徘徊。

  

           五、游神农溪兼贺重阳

       峡谷幽深豆角飞,仙尘云壑入熹微。

       凭谁重九催人老?挥桨纤夫竟古稀。

注:“豆角”指土家族木制的扁舟,当地称“豌头角”。神农溪分为龙昌、鹦鹉、棉竹三个峡段,自古以来靠木制扁舟和船夫拉纤作为水运方式。三峡工程蓄水后这样的水运方式已消失,后开发作为旅游项目……这些纤夫们年龄最大的己84岁,最小的仅17岁。导游说这些纤夫在当地很受人们尊敬,以前他们的劳动收入往住养活全家乃至全村……土家族语尊称他们为“伙计”。  今天是重阳节,令我想起

那些高龄老纤夫,我深深祝愿他们健康长寿……

          六、游武当山

         雾绕仙山别有天,清都云外吐丹烟。

         楼台隐映金银气,剑术刚柔舞卦拳。

          七、重游黄鹤楼

         故地重游恍十年,巍楼秋色景更妍。

         楚天再作观光客,凌空犹吟鹤笛篇。


两游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七律)

美非欧亚大洋洲,万国佳园共唱酬。

声影电光奇特色,人文科技竞风流。

浦江夹岸舟车济,琼阁途迴龙马游。

帷幕未消老幼梦,宏楼迷得点君头。

        

注:余于6月19日、10月20日两游世博园,恰值开幕不久及闭幕之前,乃记之以作纪念矣!

                                                                        2010年10月21日

创新特等奖

特大长方          许卫群

金奖

菊轮              金小雅、王其洪

1.5米马槽         卢立平

大自然系列荷花缸  吴冠敏

圣言              李孟根、刘建琴

水盘              朱水明

四方抽角          金文云、金文明

大龙瓶            王玉国(辽宁喀左)

大四方君子盆      刘曰明

束柴三友          李孟根、刘建琴

松下观景图        徐进(江西景德镇)

银奖

四方仿古          金小雅、金文明

双耳瓶            朱牧清

荷花缸            金小雅、彭和平

长方鼎盆          王其洪

行山长方          李孟根、刘建琴

鱼缸              王其洪

光边鱼缸          德化陶瓷公司

海棠              金小雅、王建新

一米直口水底      卢立平

金鱼缸            吴奎

江雪              席锁富

仿古菱花          朱水明

连座四方          刘曰明

云脚粉浆大四方    王荣华

春夏秋冬          吴冠敏

双环开片瓶        张荣法

水洗源            庄晗

四方小盆          冯伟

六方千筒          陈建梅

文字瓶            王玉国(辽宁喀左)

大吉              沈健波

外缘下纽段足四方  邵文

峻岭雄风          万进文、洪勤学、熊国华(江西景德镇)

夏日荷塘          何传宏、周雍楠、余建明(江西景德镇)

秋歌              郑丽华(江西景德镇)

铜奖

兰花金石纹六方鼓形盆  陆轶舟

泥绘桂林山水  何光宏

梅花盆  金小雅、徐长清

抽角十二方  李孟根、刘建琴

元盆缩口  王其洪

十八罗汉图  徐志平

年年有余  张荣法

四方千筒  沈小君

黑筒四方  德化陶瓷公司

四方偶角千筒  汤竹平、庞妮

山水挂盘  汤竹平、庞妮

归去来兮辞陶板  马健

美人肩  陈庆平

玉缘开框切角长方  毛秀君

双线六方  许中芳

五色微型盆  吴浩锋

内缘上下带切足长方  许微微

内缘切立长方  王顺忠

堆花荷塘  钱莉

圆画缸  吴奎

四方漂口云脚  吴奎

长方切角仿古  吴奎

连座六方  刘曰明

泡桑  白雪峰(辽宁喀左)

仿木盆  王刚

三方笔筒  毛华明

秋江  吴淦欣

四方漂口千筒  余立平

源之仿石  范晖

四方千筒  周向红

仿古盆  鲍小福

粉浆四方  乔龙

荷  何传宏、蔡青、洪健华(江西景德镇)

金秋硕果  周雍楠、仝志辉(江西景德镇)

花鸟  林志强、王曙芳

海棠  徐明东

溪山小隐  潘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