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都通讯

《陶都通讯》2010第十二期


2010-12-24  

宜兴陶瓷在全国陶评中成果斐然

江苏省陶艺创新评比先期在宜举办

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办、4年一届的“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于12月16日至21日于佛山华夏陶瓷博览城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成功举办。宜兴市陶协组织宜兴陶瓷参评作品共315件(套),获奖总数87个,其中金奖10个、银奖17个、铜奖33个、优秀奖27个,无论在获奖总数还是金奖个数上,均列全国各产区前茅,尤其获金奖个数比上届增66%。在10个金奖中,涵盖了紫砂、均陶、青瓷、彩陶及现代陶艺各个门类,集中展示了“十一五”期间陶都宜兴陶瓷艺术的进步与繁荣。

第九届全国陶评得到了全国各陶瓷产区、陶瓷艺术设计工作者、各艺术院校、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师生们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评比活动包括了全国各大陶瓷产区、80多所高等美术院校2475件(套)作品,其中日用285、现代712、传统1478件(套)。宜兴产区参评的《龙生九子·雕塑系列》、《荆溪论道系列》、《鱼欢》瓶、《陶木缘》、《窑变包容》、《大皮包壶》、《牡丹和樱花对语》、《风》、《机器时代》、《方圆之韵》10件作品荣获金奖;《硕》茶具、《国风》、《风雅颂》等17件作品获银奖;《观海茶具》、《中华龙壶》等33件作品获铜奖;《仕女图系列》、《雁南飞》等27件作品获优秀奖。

全国陶瓷创新评比是中国陶瓷业、中国陶瓷教育界最权威的活动,宜兴市陶协此前为配合中国陶协举办的第九届全国陶评,于12月3日举办了2010年江苏陶艺创新作品展评活动,在送评的300多件作品中,共评出一等奖16件、二等奖31件、三等奖52件,集中体现了当今宜兴陶艺发展的最新水平,从而在此次全国陶评中再放异彩。(崔听槐)


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

宜兴陶瓷获奖名单

 

2010江苏陶艺创新作品展评获奖名单


“醴陵釉下五彩艺术展”在宜举办

为期1个月的“中国醴陵釉下五彩艺术展”于12月15日在中国陶都陶艺国际博览中心揭幕。中国陶协副秘书长毛增印、宜兴市政协协理员钮颂坚、中国陶艺大师朱占平等陶艺家、宜兴的收藏家以及博览中心领导范淑云、刘少波等6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陶都陶瓷城内的陶艺国际博览中心三楼展厅近百件醴陵釉下五彩艺术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引人驻足观赏,都陶醉于名瓷的风流雅韵之中。其中有邓文科、陈仰龙、朱占平、黄晓玲、周一军、温月斌、彭玲等诸多国家级大师和省级大师的杰作,代表着醴陵当代艺术大师的非凡成就,他们以清新雅致的艺术风格和精致巧妙的工艺技法,向世人展示着醴陵釉下五彩的独特魅力。

这次展示活动,为醴陵瓷艺工作者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给宜兴的陶瓷收藏家提供了一次极好的机遇。(陶讯)

  

陶瓷城劲吹“诚信风”

近日,笔者走访了中国陶都陶瓷城,在陈设着各式紫砂器具的一些个体经营门店内,挂着 “诚信经营单位”金字牌匾。询问过业主后得知这是最近经宜兴市消费者委员会、宜兴市放心消费创建办授予的诚信荣誉奖牌,全市共评出100家紫砂商品诚信经营单位。获得诚信称号的商户们纷纷把这份象征“诚信经商”的荣耀挂在店内显眼之处,可见紫砂经营户非常重视诚信为本的经商之道,也说明了这次诚信创建活动深入人心,影响深远。

宜兴以陶扬名,千百年来陶人在五色土上不断耕耘,以陶的古朴、艺的精湛为城市的发展增添了无数的荣耀和光环。紫砂是宜兴的城市名片,宜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全市紫砂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同时组织开展“紫砂经营诚信单位”创建活动,引导紫砂经营户自觉自律、公开合法经商,进一步整顿紫砂市场,规范经营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

诚信经营示范创建活动自今年6月至10月在中国陶都陶瓷城开展,自活动开展以来,陶瓷城内迅速刮起了“诚信风”。陶都陶瓷艺术博览中心作为陶瓷城管理中心,积极开展创建动员大会,组织诚信领导班子,宣传诚信教育,营造诚信氛围,广泛收集信息,建立诚信网络平台,联合市镇工商、税务、城管、物业等部门,挨家挨户对全城千家商户的经营执照、明码标价、质量标准等作出了规范和验查,工商部门更是在博览中心专门设立“12315”和“维权服务工作站”以及申诉举报网络,及时调解消费纠纷,切实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通过一系列诚信创建评比活动的积极开展,普遍提高了陶瓷城内广大经营户的诚信意识,为紫砂市场的正本清源吹起了诚信之风。(王霖)

 

艺陶新花  竞芳斗艳

——江苏省陶艺创新作品展评散记

蒋尧基

收获的季节迎来了“江苏省陶瓷艺术创新作品展评”活动。12月8日,我走进宜兴陶瓷博物馆的展厅,就被琳琅满目的陶艺新品所深深吸引。我欣赏艺陶的亮丽姿色,感叹于作者的聪明睿智,也陶醉于陶艺界的盛世风华。

2010年是“十一五”完美收官之年。宜兴陶瓷艺术行业为之书写了华美的篇章,而本次创新作品的展评就是一抹亮色,一次检阅。

此次由省、市陶瓷协会举办的“创新作品展评”,深受陶艺界的关注,老、中、青技艺人员的高涨热情令人感动,报名人数之多,参展作品之精,新品创意之奇,装饰手法之巧,犹如百花竞艳,众彩纷呈。这310件(套)新作,有的出自省名人和研究员级高工之手,有的是中青年工艺师和助师的力作,更多的是“无名星辰”的闪亮登场,这都是宜兴陶瓷艺术满园春色的似锦繁花。

紫砂依旧是展评的主角。纵览这些新品,无不以千姿百态的迷人姿色和气韵生动的艺术造型,诠释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在薪火相传中炫示的时代精神和创造性开拓。当代的紫砂技艺人员以全新的视觉、开放的心境形成工艺的升华,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个性和风格特征的紫砂陶艺创造之路。他们将民族文化的积淀注入设计构想,流溢着超越实体的隐喻之美,展现变化无穷的韵致和魅力。如荣获一等奖的“方圆之韵对壶”(谢菊萍)、“绣球花壶”(范建荣)、“霓裳天姿茶具”(赵曦鹏)、“圆圆满满”(胡朝君)、“竹吟系列”(周品鑫、华雪琴)、“天蓬组壶”(徐曲)、“我与你”组壶(何震)、“静观壶”(顾美群)等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而蒋新安先生的“百虎献瑞·紫砂组壶”(一等奖),一套8件,以方形为主体,红、黑两色,仿佛漆器装饰,勾画瑞虎吉祥图案,端庄而凝重,大气而精致。而许俭、沈旭的“窗韵系列组壶”(一等奖),由圆柱壶、扁方壶、长方壶3件组成,其巧妙之处在于把木雕窗棂的工艺表现手法嫁接于壶艺造型之中,简约的壶体上将把手设计成明代红木花窗的灵秀和喻意,不失为匠心独运之作。

鲍青、勇跃军的雕塑“龙生九子”,凸现了对龙的赞美,对图腾的崇拜。参照“龙生九子不是龙”的民俗传说,将龙的九子:赑屃、螭吻、蒲牢、狴犴、饕餮、睚眦、金猊、椒图和蚣蝮的形体和容貌,借鉴石刻、玉雕、华表、殿饰、屋脊和青铜器等民间工艺技法进行塑造,熔创意于形象之内,出新意于法度之外,张扬着个性情怀。

杨俊的均陶“龙虎拱璧瓶”(一等奖)在扁球形、高颈的瓶上堆贴“龙虎”图案,展示了龙腾虎跃的生动场景。作品倾注了作者新的寄托和向往,释放了均陶堆花技艺的特质和精髓,给人以美感流畅的享受。

谈珂、汪忠发的青瓷艺术品“繁荣昌盛”(一等奖),是一款扁圆的盖钵,通体的缠枝花纹装饰,加上青瓷釉的莹洁如玉,充盈着清丽可掬的容颜。还有如谈志坚的“荷静清影”(二等奖)和“谈青玲珑宫碗”(三等奖),裴传妍、刘立的“情趣水洗”(三等奖)等,显现了宜兴青瓷“梅开二度”后的精彩绽放。

这次评展中有不少陶艺新品,给人们增添许多的遐想。陈建平、陈媛媛的“荆溪论道系列”(一等奖)述说着荆溪往事中茶与壶的对话。徐南、徐海伦的“老房子系列”(一等奖),把江南古老民宅的那种沧桑感、陈旧感刻划得入木三分。而史小明的“大皮包壶”淡化了壶的传统功能,张扬着陶艺的特性,把女人用的“坤包”演绎得惟妙惟肖,展现的是时尚与新潮。

陶瓷艺术的生命在于传承中创新,期望广大技艺人员不断地走向艺术的深处,在创新中探索,在探索前行,让艺陶之花的馨香温暖每个人有梦的岁月。


李守才:堆花技艺  描绘人生

李守才,1954年6月生于上海市,研究员级高级工艺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他在近40年的均陶堆花技艺生涯中,用大拇指绘出了绚丽人生。他用堆花所营造的视觉语言,诠释了宜兴均陶的厚重文脉和华美的想象空间。

宜兴均陶堆花在宋代已经起始,成熟于明清,经数百年的演进,形成了独自的艺术体系。李守才作为当代均陶堆花领域的杰出代表之一,大胆尝试新的堆花技法,独创“半浮雕”、“立体浮雕”堆贴法,并借鉴雕塑、绘画、石刻、玉器、漆器、剪纸等民族工艺元素和表现手法,形成一个具有个性风格和艺术特征的文化现象,这就是李守才对弘扬和发展均陶堆花工艺的一份贡献。

他创制的“九龙壁”置放在无锡锡惠公园里,被誉为“中国四大九龙壁”之一。堆花装饰的宜均“蟠龙陶台”、“龙腾”瓶、“翔”钵由中南海紫光阁收藏。“凤戏牡丹”瓶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花鸟鱼虫的物象精神在李守才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写实也好,夸张也好,总是多姿多彩,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艺术的雅韵。

李守才的堆花艺术,无论是形态的把握,构图的创意,技法的运用,主题的烘托,都是立足于陶都沃土上的纵情歌谣,也是人生过程中的执着,诉诸于堆花技艺的真情直白。他的专著《七彩霓裳》和多篇论文折射了他的艺术才华。

近年来,李守才先生的精品力作,在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暨精品奖、全国陶瓷艺术创新设计评比等全国性展评活动中屡屡获奖,先后荣获金、银、铜各3项,优秀奖6项。在省级陶艺评比中也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今年9月,他们“双狮争球”瓶获“中国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金奖,并荣获“中国历史名瓷现场手工技艺大赛”特等奖。

李守才带徒传艺,36名学徒中有的是工艺师和助理工艺师,成为堆花艺苑的生力军。他分别去美国、韩国和我国的香港、台湾等地进行陶瓷文化交流,还为荷兰女王表演堆花技艺。历年来,还获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技术能手、全国优秀工美技术人员和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10年11月评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徐安碧:刻绘填描  风雅流韵 

徐安碧,1953年生于宜兴,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曾在江苏省陶瓷工业学校和中央工艺美院就读深造,从事陶艺创新设计30余年来,在陶瓷装饰刻、绘、堆、填、描等多种技法上,构思奇妙,潇洒自如,形成一套独特的工艺风格。他几十年如一日苦练书画,结合装饰工艺,广拓创作思路,丰富创作灵感,在书画清刻、釉下泥绘、釉上彩绘等陶瓷装饰技艺上有着较高的成就并广受业界关注。

成功开创宜兴精陶从一般日用品向高雅艺术品提升之先河,徐安碧被誉为宜兴精陶艺术的领军人物。他用一柄刻刀,或一支毛笔,将装饰技艺运用于精陶器皿之上,或盘、或瓶、或钵、或罐,让清刻书画、泥绘国画、楷草隶篆、山水花鸟与精陶造型浑然一体,相得益彰,流溢着醉人心田的美感。宜兴精陶工艺品的身价也节节攀升,从原来的几十元、几百元,上升到几万元、几十万元,成为价格不菲的高档艺术品。尤其近年在探索紫砂装饰艺术方面,也有明显的独到之处,因而,在壶艺收藏界也享有较高的声誉。不少媒体赞他为“敢攀陶艺最高标”的艺人。

他多次赴法国、美国、德国、韩国、比利时、奥地利、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十多个国家交流中国陶瓷艺术,与世界陶艺对话。每年都有新品力作问世,并在市、省和全国展评中获奖,《宜泉茶具》被故宫博物院收藏,《书画古韵瓶》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厅拍卖,《书画艺术盘》选为国礼被外交使团带往世界各地,多件砂壶、陶瓶被国家领导人及外国首脑收藏。曾为前国家主席杨尚昆、江泽民特制陶艺,其业绩由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江苏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羊城晚报》、香港《文汇报》、台湾《壶中天地》等海内外媒体宣传报道。

徐安碧的艺术成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肯定。他曾被授予“全国十大杰出能工巧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有杰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殊荣,担任第九届江苏省人大代表、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10年11月评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邱玉林:现代彩陶  神采飞扬

邱玉林,1953年生于宜兴鲸塘,研究员级工艺美术师。1977年从江苏省宜兴陶瓷工业学校装饰专业毕业,分配到宜兴彩陶工艺厂从事产品的造型设计和艺术装饰,1991年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大专班进修。

从艺后,他借鉴传统彩陶的文化积淀,大胆创新,以日用陶瓷艺术化为己任,在继承与创新中将宜兴传统釉陶与时尚理念相结合,以艺术包装产品,以新品引领市场,以特色吸引客商。他自主研发的装配式陶器衣架、花架、多种款式的彩釉花瓶、日式彩陶高温耐热土锅、金黄釉开片极品茅台酒系列酒瓶等都获得了可贵的声誉和经济效益。30多年来先后荣获各种奖项50多次,申请专利35件,产品畅销国内,并出口美国、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艺术彩陶曾被作为国家礼品。

邱玉林先生是宜兴现代彩陶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作品在造型上逐步形成“扁、尖、异”的鲜明特色,在彩釉装饰上采用了点彩、刷釉、洒釉、挂釉、套釉、绘釉、刻釉、划釉、剔釉、沥釉、搅釉、擦釉、磨釉以及化妆土与彩釉结合的技法,使产品流光溢彩、神采飞扬。他的彩釉写意作品“夏”、“秋”、“水乡暮色”、“金色梦想”等以印象派油画效果为装饰理念,使人联想与遐思,而彩陶“岁月留痕”系列、“青春常在”、“风霜岁月”等承载了历史的沧桑感和厚重的文化味。

古韵悠扬是邱玉林彩陶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不管是“大汉雄飞”、“甲骨怀古”,还是“春秋时代”、“诗画留香”……都将我们带入远去的岁月,触摸曾经的威武,寻觅怀古的柔情。我们通过他的作品,如“湖光山色”、“江山多娇”、“草原情”、“山水曲”,去感悟大自然的吟唱,流溢着生命的激情和对陶艺的解读。

邱玉林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着彩陶艺术之花。曾任宜兴彩陶工艺厂彩陶研究所所长,先后被授予“江苏省‘333’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无锡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无锡市劳动模范”、“无锡市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01年当选为中共江苏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0年评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2010年11月评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曹婉芬:承前启后  大度秀美 

曹婉芬,女,1940年生于宜兴蜀山南街,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1955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承紫砂花器宗师朱可心学艺,历经带徒实践,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培训,并受到当代紫砂著名七大老艺人的裴石民、王寅春、顾景舟等先辈大师的指导,艺术素养得到升华,全手工制壶技法全面而扎实。紫砂光素器、花器、筋纹器三大类别均有极高的造诣。

曹婉芬在从艺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善于集各家之长,承前启后,创作新品和规仿历史经典名作200余个品种,既不失传统文化之根脉,又融入时代文化之理念,形成了大度秀美的个人艺术风格,作品在大展中屡屡获奖,她的代表作《四季流芳》十二件组壶,从构思、设计、造型、装饰,无不精致独到,根据阴历1至12月季节花信为题,先后用梅花、兰花、桃花、海棠、石榴、荷花、玉兰、桂花、菊花、芙蓉、山茶、水仙融会壶上,泥色绚丽多彩,造型各臻其妙,装饰形意相通,在2001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其它如紫砂茶具《竹海》、《楚韵壶》、《怒放壶》、《九头巅峰茶具》、《水仙壶》、《逸仙壶》等,均在国内展评中获大奖,《大彬瓜棱壶》、《大彬僧帽壶》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苑林提梁壶》被南京博物院收藏,《嵌银丝无暇壶》被轻工部征集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她以大师的风范身体力行,把对紫砂事业的挚爱奉献给年轻一代,她的徒弟、学生很多,还包括和她的子女和残疾青年,言传身授,使紫砂艺术得以代代相传。

“宜兴紫砂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非遗名录后,曹婉芬激动万分,虽已年近古稀,她执着紫砂艺术传承的拳拳之心不变,“博大精深艺无涯,古稀犹感初入门”,这是她发自内心的感叹。为此,她回忆人生,历经寒暑,整理、总结、撰写出《宜兴紫砂传统手工工艺技法》一书,把平时手上做的“活儿”,转为文字语言,再配以分步制作技法的图片和手工工具介绍,可谓是一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教科书。这对于保护和发扬民间传统工艺,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积极的意义。

曹婉芬是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2010年11月评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毛国强:翰墨茹砂  博雅精神

毛国强(一粟),1945年出生于宜兴蜀山南街陶艺世家,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从小耳闻目濡接受陶艺熏陶,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七大艺人之一、紫砂陶刻圣手任淦庭。1987年进河南书法研究院参加函授学习,指导老师、著名书画家陈天然先生,自此,书画水平日进,陶刻技艺日臻成熟。

长期的历练,毛国强先生很好地继承和发挥了双刀、单刀、清刻、着色刻等传统刀法,用刀明快质朴,顿挫起伏,流畅而有神韵,堪称用心所欲不逾矩。尤其可贵的是,他还积极创新陶刻技艺,创造了堆、雕、刻、刮、琢等技法,同时,在工具和泥色的运用上也进行了有益的改革创新,走出了紫砂陶刻的新路。他广蓄书法、绘画、篆刻诸艺之长,由专精走向广博,并融会贯通,循本开弘,最终形成了化博为雅、清远闲放的名家风范,实现其艺品与人品合二为一。

从艺五十多年,对紫砂艺术和书画艺术研究颇深,作品洗练隽永,厚积薄发,基本功扎实,陶刻作品雄浑恢宏,淋漓外露,线条运刀处理能做到磅礴和灵动之气相融,如“祥霭朝云”、“满园春色”、“六方鱼尾”、“福寿延年”等陶刻紫砂瓶以及“山水书法艺术盘”、“陶板联句”、“咏竹联屏”,与国内书画大家合作的紫砂壶书画陶刻装饰等,无不显示作品的精气神韵和艺术魅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享受。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国内外奖项: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一等奖、西湖博览会、太湖博览会金奖。作品被中南海紫光阁、天津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以及美国洛杉矶艺术馆、亚泰博物馆收藏和展示。先后和书画艺术大师陆俨少、程十发、唐云、韩美林、范曾先生交流紫砂作品,受到他们的赞誉。参加中国首届全国刻字展、中国美协第16届国际美术特展,以及全国多个手指画提名展。还先后在广州艺术博物馆、潮州仰山堂、美国洛杉矶艺术馆举办个人艺术展。并有多部个人艺术专著出版。

毛国强先生是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手指画研究会终身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师范大学客座教授。2010年11月评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徐达明:陶木传情  砂壶寄趣

徐达明,1952年10月生于宜兴丁蜀,研究员级工艺美术师,是徐门紫砂的第四代传人。原为下放知青,回城后师从父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几十年的学习和积累,有着对紫砂壶艺造型艺术的传承和理解。1987年,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深造,在理论与实践的契合中找到了他最擅长的艺术领域,那就是紫砂与木的有机结合,在传统韵味的基础上,加入了清晰明快的现代气息,形成了个性风格和艺术特色。作品以不一样的姿态和语言,诠释了紫砂壶的别样风采。

紫砂陶与红木在材质和工艺上有着不同的特质,但在文化审美的意趣上,却有共同点。徐达明在设计理念上把这两种物质、两种文化融合在一起,使紫砂壶的内涵得以延伸,装饰手法得以创新。在实际操作中合理地搭配陶与木的主次关系,不仅考虑茶具的使用功能,而且表现设计、材质和工艺之美,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他创制的“陶·木情”系列,以方圆、球形和椭圆为壶体的基本造型,用紫砂、红泥、黄泥三种紫砂泥全手工制作,而壶把采用提梁式、横把式、按手式三种不同形制,材质均选用紫檀木料,手感舒适,色调和谐,简约明快。这两种情感与理念结合的紫砂壶艺得到大家赞许。在2002年全国第七届陶瓷艺术创新评比中荣获了二等奖。此外,他的“唐羽壶”。“马蹬壶”、“宋韵壶”以及“汉韵红木提梁壶”等等,将紫砂的质朴,红木的温润,造型的变化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越是民族性的东西,越有世界性。达明的紫砂壶艺深受国外陶艺家的推崇。1996年“祈祷壶”被美国罗代州立设计大学收藏,“双竹提梁壶”被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2004年“唐羽壶”被英国剑桥大学博物馆收藏。他先后赴丹麦哥本哈根、马来西亚吉隆坡、美国旧金山、韩国首尔等地参加文化交流活动或紫砂技艺表演。

达明的作品在全国性展评中披金挂银,如“古往今来”获1997年首届中国现代陶艺展铜奖,“陶·木情”荣获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创新设计评比金奖,“相聚”获第六届全国陶瓷艺术创新设计评比三等奖。2000年获“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称号,2008年获“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0年11月评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吴鸣:陶艺新韵  紫玉生辉

吴鸣,1957年生于宜兴,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1977年毕业于江苏省宜兴陶瓷工业学校,1986年毕业于无锡轻工职大美术装潢专业,现任宜兴紫砂工艺厂副总工艺师。

吴鸣先后创制数百件(套)紫砂艺术品,20多次获省和国家级专业奖项,连续三次入选日本美浓国际陶展,并获评委特别奖。多次应邀赴美国夏威夷、澳大利亚堪培拉、马来西亚吉隆坡等地办展,讲学。出版多部个人专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文化部、紫光阁、夏威夷大学、夏威夷文化基金会等收藏。

紫砂得天独厚,吴鸣与此有缘。他从学校毕业在紫砂厂从事艺术创作,自初创一批现代陶艺作品以后,题材越来越广,刻塑、挂饰、壁画、砂壶及其他器皿都是他涉及的表现形式。他的作品“星月系列”、“与先贤对话”、“人生四态”、“竹林寻贤系列”、“庄子·子非鱼系列”……在继承延用传统紫砂工艺技法的基础上,融进了新的观念,加强了作品的审美特性和欣赏品味,可以说,吴鸣的作品是紫砂发展的某个式样,是“现代”与“传统”的桥梁,也是沟通这两者之间观赏习惯的跳板。同时,从吴鸣的紫砂艺术可以重新审视现代陶艺中的紫砂新成员,仔细解读它的特点、它的意蕴、它的影响,是一种全新的感觉。

欣赏吴鸣的作品总有花红果硕的佳境。例如,“荷塘秋色”、“荷塘听雨”的奇巧与诗意。“清水吟”上的铭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造型、工艺的巧思吟唱。“怀古”似乎从“供春”脱胎而来,但更为简洁、质朴,像一位深山的老衲,高高仰起头,看尽事态轮回。“师造化”的壶体上斑斑驳驳,吴鸣刻铭:“吾造壶,盖随意为之,以求天趣。每作一形,轻松自如,多无滞意。此中乐趣无尽也。”获第四届日本美浓国际陶展评委特别奖的“期待”,改变了紫砂壶类的构成模式,一大四小组合在一起,很像母鸡带小鸡,仿佛企盼着谁的依归,那情感是浓郁的。尽管作品在形的处理上是抽象的,但是寓情于抽象之中才能给予人们以更多的感悟。所以,吴鸣的作品融和传统、演绎现代、关注未来,自成风格。

吴鸣是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江苏省“紫砂陶艺的传承与创新”主持人、高级职称评委、中、初级职称评委主任。2010年11月评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季益顺:诗情画意  融铸壶魂

季益顺,1960年生于宜兴,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1978年进紫砂工艺厂、,初师于高级工艺美术师蒋小彦,后随著名紫砂陶艺家、高级工艺美术师高丽君、王小龙先生学艺,恩师言传手教,天性聪敏灵慧,又加上自身的刻苦努力,使他练就了精湛、娴熟而全面的手工制陶技艺,很快在紫砂壶艺界崭露头角。

季益顺先生技艺日益精进,对紫砂传统技法有很深的了悟。为使自己在艺术理论上更上层楼,1983年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深造,过硬的技艺技法与艺术理论修养相结合,使他在陶瓷美学及设计理念上有了质的飞跃,加上他自身的人格魅力,他的才华与天赋在紫砂艺术的殿堂自由地驰骋、畅想,胸中的人生抱负和追求得到了更广泛的施展,于上世纪90年代,就被海内外收藏界赞誉为“壶界四小龙”之一。

千年紫砂的艺术传承和文化传统的弘扬,在季益顺先生诸多作品中得到了继承。他不墨守成规,而是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并拓展了紫砂艺术的发展方向,将高雅的紫砂艺术与“赏用”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造型与装饰上都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并将壶艺造型与中国书画、雕塑完美相融,“画在壶上,壶在画中”,开创并形成了具有“诗情画意”特色的“季益顺紫砂艺术流派”,许多作品在国内外大展中荣获奖项,2006年在宜兴举办的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上,他与赵曦鹏合作的《江南一景五件组壶》荣获金奖。他的作品影响着紫砂艺术界的年青一代,为紫砂艺术的全面、持续、健康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取得杰出成就的同时,他关心公益,热心慈善,2009年10月16日,他在宜兴举办“季益顺紫砂艺术展暨慈善献爱心专场拍卖会”,将12把紫砂拍卖款200万元悉数捐赠宜兴市慈善会,体现了他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季益顺先生现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人大代表、宜兴市人大常委、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副总工艺师。2010年11月评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