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五一假期,陶都古玩城诚邀您来欣赏宜兴窑历代陶瓷


2020-04-30  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

中国陶都·陶醉中国

宜兴是我国著名的陶都,历史文化名城

pic001.jpg

pic002.jpg

pic003.jpg

宜兴南部为丘陵山地,松竹遍野,林木蓊郁,陶土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陶瓷生产条件。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宜兴先民便已开始制陶,其后历代均未间断,这在全国各大陶瓷产区中十分罕见。宜兴的陶瓷品种较为丰富多样,先秦时期有原始瓷、印纹陶,两汉时期有釉陶,魏晋、唐宋时期盛产青瓷,明清时期又出现了紫砂陶、均陶、堆贴花陶等许多特有的陶瓷品种。宋代以来大量日用陶的生产和外销,让宜兴窑陶器的足迹不仅遍及全国各地,还远销亚欧许多国家和地区,同时对日本和欧洲等许多国家的陶瓷生产产生了广泛影响。

pic004.jpg

pic005.jpg

为宣传宜兴悠久而灿烂的陶瓷文化,展示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古陶瓷协会会员的收藏与研究成果,扩大影响和交流,陶都古玩城特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举办本次“宜兴窑历代陶瓷展”。

pic006.jpg

pic007.jpg

pic008.jpg

pic010.jpg

pic012.jpg

pic013.jpg

pic015.jpg

pic017.jpg

文 明 曙 光

 新石器时期的宜兴陶器

宜兴的陶瓷生产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

宜兴新石器时期的遗址众多,在宜城、新街、屺亭、丁蜀、徐舍、杨巷、张渚、西渚等镇(街道)发现的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有数十处之多。

自2000年开始,江苏省和无锡市的考古研究部门,联合宜兴市文管办先后开展了堰南遗址、骆驼墩遗址、西溪遗址、下湾遗址等新石器遗址的考古工作并取得了重大成果,发现了以平底腰檐釜为主要文化特征的大量陶器,区别于太湖周边的其他新石器文化,被考古界称为骆驼墩文化,是太湖西岸文明之源。

pic020.jpg

pic022.jpg

骆驼墩遗址出土的平底腰檐釜、西溪遗址出土的三足陶鼎

pic023.jpg

pic024.jpg

骆驼墩遗址出土的陶盉、骆驼墩遗址出土的陶壶


吴 风 越 韵

 商周时期的原始青瓷与印纹硬陶

商周时期,宜兴陶瓷主要发现于石室土墩墓中,在下湾遗址土墩墓、潢潼人家坟土墩墓群、百合村石室土墩墓等的考古发掘中,出土有大量的几何印纹陶和众多的原始青瓷器。2009年宁杭高铁沿线考古中,首次在宜兴新街街道紫云山、百合村等地发现了春秋时期的窑址。

pic026.jpg

pic028.jpg

新街百合村石室土墩墓出土的原始青瓷筒形罐西渚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陶匜

pic029.jpg

pic030.jpg

春秋时期席纹硬陶罐、西周至春秋印纹硬陶罐


峰 耸 江 南

汉代的宜兴釉陶

两汉时期是宜兴陶瓷的大发展时期,在以往的考古调查中不仅发现了众多的汉窑遗址,在遍及宜兴各地的汉代墓葬中更是有大量的陶瓷器出土。宜兴汉代陶瓷器造型规整,器形丰富,装饰手法多样,烧结温度普遍较高,其质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著名历史学家蒋赞初先生在《关于宜兴陶瓷发展史中的几个问题》中说:“至迟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宜兴就已形成了一个制陶业中心”。

pic032.jpg

pic034.jpg

汉代釉陶瓿、汉代釉陶鼎

pic035.jpg

pic036.jpg

汉代釉陶五联罐、汉釉陶绞索双耳壶


青 釉 异 彩 

六朝时期的宜兴青瓷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宜兴开始大量生产青瓷器,这些器物从总体特征上来看,与浙北地区的青瓷器相类似,同时又具有自身的地域特色。目前,宜兴发现的保存较为完好的六朝时期的古窑址有龙头岕窑址和小窑墩窑址两处,但从宜兴过去已发现的器物和标本来看,宜兴当时烧造青瓷的窑远远不止于此。此外,在这一时期的墓葬中,也发现了许多具有宜兴窑特征的青瓷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墓葬有周墓墩、青龙山晋墓等。六朝时期是宜兴陶瓷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pic037.jpg

pic038.jpg

东晋宜兴窑青瓷双龙把双鸡首壶  晋宜兴窑青瓷双复系盘口壶

pic039.jpg

pic040.jpg

晋宜兴窑青瓷魂瓶、晋宜兴窑青瓷虎子


另 辟 蹊 径

唐宋转型期的宜兴陶瓷

唐代宜兴窑主要以生产青瓷器为主,其烧造区域有所扩展,除丁蜀周边地区外,归径一带成为又一个中心窑场,在归径棚山南北麓分布有许多这一时期的窑址。晚唐五代,在宜兴茗岭也出现了烧造青瓷器的窑场。

宋代宜兴仍然生产青瓷,但由于缺少优质的瓷土,质量无法与各地名窑争风,遂转而生产一般日用器,这一时期最常见的有一种俗称“韩瓶”的四系罐,产量巨大。同时也开始生产缸、瓮等大型粗砂陶器。宋代宜兴陶瓷生产的地域范围更为广大,形成了丁蜀、归径、西渚等三个中心窑场。

pic041.jpg

pic042.jpg

隋唐宜兴窑酱釉双复系罐、唐宜兴窑青瓷盘口壶

pic043.jpg

pic044.jpg

茗岭窑头岕窑址五代青釉执壶、荷叶形器盖标本 宋代筱王村窑生产的韩瓶


陶 行 天 下

明清时期粗溪黑黄砂窑业体系的形成

明代开始,宜兴陶瓷的烧造地点基本集中至丁蜀镇周边地区。大约从明代中期开始,金沙寺僧首创用淘洗精细的缸胎细泥制作茶壶,其后有吴仕的书僮供春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技艺,到明万历时期,在时大彬为代表的一批杰出艺人的努力下,紫砂陶的制作技艺和影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此同时,宜兴出现了专烧窑变釉的“欧窑”,并在明末清初时期成为宫廷贡品;在缸、坛等大型陶器上,创新运用堆贴花的装饰工艺,并逐渐发展为宜兴日用陶器上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装饰形式。

     清代宜兴陶瓷生产在明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除了大量生产紫砂、宜均外,日用陶产品几乎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各种陶器,形成了粗溪黑黄砂为特色的日用陶窑系,宜兴陶瓷以其品种丰富、产量巨大、质量上乘、品质独特而闻名遐迩,宜兴也逐步发展成为世人公认的著名的陶都。pic045.jpg

pic046.jpg

明代紫砂提梁壶残件、明时大彬三足如意壶

pic047.jpg

pic048.jpg

明代紫砂匜口罐、蜀山窑址出土明代晚期宜均月白釉簋式炉标本

pic049.jpg

pic050.jpg

明代宜均月白釉瓶、明代宜兴窑堆花陶缸


时间:2020年5月1日—5月31日

       上午9:00—下午15:30

地点:宜兴陶都古玩城三楼展厅

地址: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汤蜀路1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