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都通讯

《陶都通讯》2018第九期


2018-09-28  

韩美林“艺术大篷车”开进紫砂故里

向宜兴陶瓷博物馆捐赠150件设计手稿

       9月2日,韩美林“艺术大篷车”开进紫砂故里宜兴,当天,韩美林手稿捐赠仪式在宜兴陶瓷博物馆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韩美林,当场向宜兴陶瓷博物馆捐赠了150件其在宜创作的设计手稿。 

       中共宜兴市委书记沈建、中共宜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晓红,国家一级演员、青年艺术家、韩美林徒弟李玉刚,宜兴市委办公室主任周锋、宜兴市文广新局局长许夕华、丁蜀镇党委书记陈雪峰、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宜兴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杭科军、宜兴陶瓷博物馆馆长周小东,国家级大师鲍志强、顾绍培、毛国强、邱玉林、李守才、吴鸣、季益顺、曹亚麟、张红华、陈建平、储集泉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此次活动,同时参加活动的还有韩美林艺术大篷车项目的随行老师、宜兴市有关部门领导、宜兴市陶协副会长鲍建生、程同德、史昶、徐建荣及宜兴陶艺界和新闻媒体单位的朋友。

       韩美林是中国当代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他在绘画、书法、雕刻、陶瓷、设计等艺术领域,都有极高造诣。近40年前,韩美林就与宜兴结缘,创作了著名的“美林鸡”“美林猴”等,为宜兴陶瓷行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韩美林还与顾景舟、汪寅仙等一批宜兴陶艺家合作,创造了无数的艺坛佳话。今年4月6日,韩美林第一座紫砂艺术馆在宜兴陶瓷博物馆奠基。此次,韩美林“艺术大篷车”开进紫砂故里,他将抽出数月时间在宜兴与一批陶艺家联合创作陶艺作品。 

       市委书记沈建在致辞中指出,此次韩美林“艺术大篷车”开进紫砂故里——韩美林手稿捐赠仪式,是继今年4月“ 韩美林紫砂艺术馆”落户以来,宜兴陶艺界的又一件喜事、盛事。由韩美林大师亲自推动的“艺术大篷车”,40多年来,驶过祖国山河100多万公里,不仅创作了不计其数的珍贵作品,更为中国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是以紫砂为媒,特别是以“韩美林紫砂艺术馆”落户为标志,双方的交流和互动步入新的阶段。 

       沈建表示,此次韩美林大师又将“艺术大篷车”开到宜兴,与宜兴紫砂艺术家合作,即兴创作一批构思新颖、技法精湛的设计手稿,并将其捐赠给陶瓷博物馆,这既体现了大师深邃的艺术思想和高超的艺术水准,更彰显了对宜兴的深厚情感和对艺术的无私情怀。大家十分期待传统紫砂艺术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后的艺术呈现,也坚信这些独特设计理念,必将开创陶瓷设计的新境界,赋予宜兴陶瓷更强更持久的生命力。 

       沈建希望,市文广新局、陶博馆、陶瓷协会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高标准做好“韩美林紫砂艺术馆”的建设和运维工作,加快推动手稿设计转化为陶瓷作品,不断充实丰富馆藏,充分展现艺术馆的独特魅力。宜兴陶艺界的各位艺术家要以弘扬和传承陶瓷文化为己任,努力提升制陶技艺,创作更多精品力作,共同营造宜兴陶瓷欣欣向荣的生动局面。同时,他也希望韩美林大师将更多的创作时间放在宜兴,将更多的创作成果留在宜兴,让更多人了解“ 中国陶都”、喜爱宜兴陶瓷,推动陶瓷产业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捐赠仪式结束后,韩美林老师即兴开讲,以陶瓷设计为主题深情地为宜兴陶艺家上了一课。(宜讯)


宜兴市陶协分会工作会议召开

      9月20日下午,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分会工作会议在陶协会场召开。市陶协会长史俊棠、副会长鲍建生、程同德、史昶、市陶瓷商会会长葛伯初,各分会会长、秘书长,省陶艺委会长等参加了会议。

       宜兴市陶协成立16年来,先后成立了陶协花盆分会、原料分会、均陶分会、陶刻协会、青瓷分会、女陶艺家分会、青年陶艺家联谊会 、紫砂文化促进会、宜兴市陶瓷(紫砂)文化研究会以及今年成立的建筑陶分会和工业陶分会等,每年活动不断,成绩斐然,为适应陶瓷产业转型发展和弘扬陶瓷(紫砂)文化的需要发挥了积极作用。工作会议上,各分会汇报交流了今年来所做的各项工作,对年内工作提出了各自的安排和设想。史俊棠会长最后指出,陶瓷经济是行业发展立足之本,陶瓷文化是行业发展的翅膀,陶艺人才是行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并对年内全国陶评、陶事活动等提出了要求。(崔听槐)


《百年巨匠·紫砂篇》在宜开机

       9月19日上午,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艺术研究院、宜兴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百年巨匠?紫砂篇》纪录片开机仪式,在宜兴市丁蜀镇市中超利永紫砂博物馆广场举行。

     《百年巨匠》总顾问龚心瀚、总策划李小琳,宜兴市领导沈建、沈晓红、储红飙,丁蜀镇镇委书记陈雪峰、宜兴市陶协会长史俊棠、宜兴市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飞以及国大师吕尧臣、李昌鸿、周桂珍、季益顺、李守才、范永良、张红华、吕俊杰等参加活动。

     《百年巨匠》是一部大规模、全方位拍摄制作的,关于20世纪画坛巨匠、艺苑大师、文坛泰斗、建筑巨擘、非遗传承人的大型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分美术篇、书法篇、京剧篇、话剧篇、音乐篇、文学篇、建筑篇、非遗篇等。第一季已拍摄完成并播出,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百年巨匠?紫砂篇》为《百年巨匠》第二季非遗篇的开篇之作,是首部全景展示紫砂工艺的历史、人物和技艺传承的纪录片,将系统梳理紫砂文化发展脉络,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沉入微的表现手法,透过紫砂的精妙工艺、紫砂艺人尽精微致广大的精神气质,呈现紫砂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持有的坚守继承、创新发展的精神面貌。《百年巨匠?紫砂篇》由市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全程资助拍摄,将于10月开拍,共拍摄制作3集,每集30分钟,拍摄完成后将在中央电视台、多家省级卫视和地方电视台播出。该纪录片还将制作国际版和网络版等多个版本。

(宜讯)


季益顺紫砂艺术馆烟台分馆成功落户凤凰阁

       九月的烟台,山的清风、海的浪花让人心旷神怡,在这个美丽与活力自然交融的季节里,一场文化的盛宴在莱山区地标性建筑——凤凰阁上隆重开幕。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由烟台市莱山区人民政府主办,烟台市莱山区文化新闻出版局、烟台泰鸿橡胶有限公司承办的“季益顺紫砂艺术馆烟台分馆”将宜兴紫砂艺术成功引入莱山,加强了莱山与宜兴两地的文化交流,丰富了莱山文化内涵。宜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周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季益顺;中共烟台市莱山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春雷;烟台市莱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于军修;烟台市莱山区文化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宋明霞;烟台泰鸿橡胶有限公司总经理魏东共同出席了开幕活动。

       宜兴是中国著名的陶都,紫砂壶作为茶器之首,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宜兴的文化名片,是宜兴的骄傲。季益顺大师作为一名紫砂匠人,在宣传推广紫砂文化上不遗余力,通过这次分馆的成立,让更多人亲近紫砂,了解紫砂,爱上紫砂。

(陶讯)


奕安陶瓷科技引领勇拓海外市场

       宜兴奕安陶瓷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研发、专业生产园林陈设陶瓷出口的外贸企业。多年来,产品畅销东南亚、欧美、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面对海外市场对产品日益严格的要求,企业投入改造、产品创新、釉色开发、科学管理,在市场竞争中壮大了实体,产销持续稳定增长,今年1至7月,应税销售完成8378万元,同比增长85.87%;出口创汇实现662万美元,同比增长75.6%。

       宜兴园林陈设陶瓷生产企业颇多,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真正能做大做强确非易事,奕安陶瓷在注重产品质量的同时,更注重产品的开发和釉色的创新,致力研发不同区域、不同国度人文特色的产品、款式以及多姿釉彩色泽,赢得市场,取信用户。今年初,在多个客户中,其中美国一家客户对奕安的产品给予很高评价,落实订单超过2000余万元。为确保每张订单能按时、保质、保量交货,紧紧抓住造型打样、产品釉色、生产工艺的试制以及计划配套和大生产半成品、产成品的质检标准,切实在生产全流程管理上见工夫,使合格率稳定在95%左右。为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在厂房、设备、技改等方面投入1000余万元,如设备引进上实现异形产品造型采用数控机床、湿式喷釉改为干式喷釉、脉冲除尘等。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既有效地改善了员工的劳动条件,又使环保、安全生产等方面得到了保障。

       奕安陶瓷还针对客户和市场变化的要求,一方面坚持园林陶生产长期来行之有效的传统管理模式,另一方面积极跟进现代管理和科学管理的新模式,为专业出口生产保驾护航。企业领导认为,如果管理不与国际接轨就会落伍淘汰,因此,我们不光制定了企业标准,多年前就开展了全程执行IS09001质量认证体系程序化的控制,随之按照客户对企业的要求,长期从事了“社会责任、产能、反恐怖”的外商标准验厂审核。验厂程序就是对企业全面管理能力成效的综合检验,大大促进了企业自觉执行国家的法规政策。推行和贯彻科学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有效促进了广大员工在制度执行、岗位技能操作、产品质量标准的执行上都有章可依、有章必循的自觉性。

如何把企业做强做好?奕安陶瓷确立了中长期的战略方针和目标:“坚持科技创新,工艺领先,质量保障,服务周到”。从战术上围绕以“新、优、特”贯穿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新,即以新的思路指导工作,新的产品、新的款式引领市场。广大干部、技术人员和员工以新的精神面貌履行着应尽的义务和职责。优,主要体现在优质的产品,给予客户优质的服务,不断提升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特:即不断研发具有民族特色,中外各异融合特色的新款式产品和装饰釉色去占领市场。(奕宣)


“奥运冠军报恩专项基金情怀之旅”

在宜兴“谈青窑艺”总部举行

       9月7日下午,“奥运冠军报恩专项基金情怀之旅——谈青窑艺非遗保护公益行”活动,在宜兴“谈青窑艺”总部举行。篮球名将郑海霞、围棋九段刘小光、田径奥运冠军孙海涛三名优秀运动员专程来宜,为部分外来务工者子弟学生送来深情的关爱。

       奥运冠军报恩专项基金是由江苏省冠军运动员联合发起,涵盖全国数百位冠军的大型体育公益组织,以报恩文化为核心,通过冠军团队力量报恩国家、报恩社会、报恩人民。此次三位冠军专程来到宜兴,向部分外来务工者子弟学生送上了签名篮球等。同时,为了感谢“谈青窑艺”积极参与此次公益活动,专项基金组织接纳宜兴碧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冠军基金非遗保护爱心基地合作单位”,并现场向“谈青窑艺”创始人谈志坚颁发了证书。

       活动中,郑海霞、刘小光、孙海涛和市紫砂村外来民工子弟小学的部分学生,就“平时如何训练”“如何在比赛中保持良好的心态”等问题开展现场交流。 郑海霞、刘小光、孙海涛还参观了“谈青窑艺”总部艺术馆、创作体验中心、大师工作室等,通过与青瓷设计创作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宜兴青瓷制作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及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宜报)


“龙源杯”全国陶瓷技艺大赛

 宜兴参赛选手勇夺两金四银

       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和喀左县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喀左紫陶文化艺术节暨“龙源杯”全国陶瓷技艺大赛,于8月31日在辽宁省喀左县落下帷幕。

       本次全国陶瓷手工技艺大赛有来自广西、山东、河北、上海、辽宁、江苏宜兴、重庆、云南、山西、黑龙江等地108名选手参加手工制壶、装饰技艺、雕塑杂件三类比赛,经专家评审,三类项目共评选出金奖6名、银奖12名、铜奖19名。宜兴9名参赛选手勇夺两金四银:陈珍华、周仪赟获制壶类金奖,眭龙俊、鲍洪其获银奖,万文涛、王银亮获装饰类银奖;卢宁刚、吴婉琴、徐新芳获优秀奖;宜兴市陶协代表队获优秀组织奖。(陶讯)


和富尔良教授通信琐记

史俊棠

       2004年12月27日,接到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富尔良教授的一封信,信写得很长,而且是竖写汉字,笔划工整,条理清晰,来信是想了解有关清末时期宜兴紫砂艺人金士恒赴日本常滑传授做壶技艺时,是否还有一位叫吴阿根的随同。虽说我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参与筹建宜兴紫砂工艺二厂,并于1982年起在二厂工作,时间长达10年,直到1992年才到丁蜀镇工作,而且收信时,我已担任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两年多,但说实话,对金士恒赴日本传授做壶技艺、以及是否有吴阿根随同这样一段历史,我全然不知。好在乎富教授在信中提及江苏省陶研所贺盘发同志,说看到他写过这方面的文章,要我帮助找找他,能否提供一些详实的资料。

       富尔良教授年事已高,她是宜兴紫砂的老朋友。我经常听到汪寅仙大师提到她,她是位资深的教授,一直热心于中日友好交往,信中提及的横井阳一先生就是由她介绍认识汪寅仙大师和其他紫砂艺人的,所以收到信后,我不仅仅是被她的精神所感动,而是马上联系省陶研所贺盘发同志。贺盘发已是一位退休了的老同志,曾经写过大量有关宜兴陶瓷方面的文章,也参与过《江苏陶瓷志》的编撰工作。市陶协成立后,我们办的第一个内部刊物《江苏陶艺》,他就积极投稿,为我们写了许多很有质量的文章。只是他儿子一家在北京,退休后宜兴、北京两地住,当我要找他时,他和老伴正好在北京,所以未能及时答复富教授。等他回来后,一直到2005年7月才给富教授写了回信,结论是,未发现有吴阿根这么一个人与金士恒同行,这些已在往来书信中有所表述。

       时任《江苏陶艺》副主编的陈茆生老师得知这件事后,就把富教授来信及贺盘发的复函整理后分别发表于2005年第2期和2005年第4期的《江苏陶艺》。这样的书信往来,充分体现了一位人民大学资深教授热衷于中日文化交流、且对宜兴紫砂文化研究的关注,甚至到了执着的程度。收到贺盘发的复信后,富教授又连续来了几封书信,一是表示感谢,二是告诉我查阅日本《陶器大辞典》有关金士恒去日本时,也没有“吴阿根”其人。作协主席徐风受市妇联的委托在主编一部《信宜兴》,问我能否提供一些有意义的书信,也正好我在整理几十年来保存的一些信函资料,我觉得富教授的信函很有意义,就推荐了这封书信。

       又记:宜兴紫砂文化的研究弘扬任重道远,金士恒先生赴日传授制壶技艺,不仅是宜兴紫砂史上的一件大事(他被公认为“宜兴紫砂成型技艺及陶刻装饰法向海外传播第一人”),而且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件大事。常滑烧是日本陶瓷的重镇,宜兴与常滑一直有陶艺文化的交流,上世纪的1988年,宜兴紫砂曾组织一批艺人去办过展览。当时由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牵线搭桥,因此他们十分重视这件事,时任驻日大使还为展览出版的画册写了序言。

       1990年,宜兴市举办第二届陶艺节时,日本常滑市议会组团专程来参加访问交流活动。我记得时任宜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钱炳福同志十分重视这次接待工作,多次来紫砂工艺二厂找徐秀棠一起商量接待方案,可惜之后的25年时间里,两地陶艺再无交流活动,但日本常滑的陶瓷在宜兴一直有着影响。2015年3月9日至17日,宜兴陶艺家组团赴日本陶瓷文化交流,于3月11日到常滑参观访问,在常春先生的引领下,我们拜访了常滑陶瓷同业公会和小西洋平大师,并口头邀请他们来宜兴参加当年10月份举办的第八届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他们十分乐意接受邀请并于10月20日组团来宜参加陶文化节。21日上午九时,他们带来的常滑烧陶艺作品在宜兴陶瓷城博览中心展出,曾经红极一时的日本影星中野良子(常滑人,曾在电影《追捕》中扮演真由美)特地赶来助阵。期间,日本常滑市陶瓷同业公会和同业商会与宜兴市陶瓷协会签约成为友好协会,时此,中断了25年的中国宜兴、日本常滑再次因陶结缘,恢复了交往。

       2016年8月份,日本常滑烧50周年祭活动邀请宜兴组团参加,时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华良带团前往,19日抵达日本,20日代表团全体成员参加了常滑烧50周年祭开幕式活动,为了进一步加深友谊,常滑市还成立了“寿门金士恒研究会”,以表示对金士恒的纪念和启动这段历史的研究。2017年的第九届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期间,常滑再次组团参加并举办他们的作品展览。随着两地交流频繁,友谊日益增进。2018年4月份,应常滑市政府的邀请,宜兴市李秋宇副市长率团访问,期间,宜兴陶瓷博物馆在常滑INAX世界陶瓷博物馆举办展览,在热情友好的氛围中,达成了两地缔结为友好城市的意向书。

       2018年开年以来,一直热心于宜兴紫砂文化研究徐州的杨世明先生,把研究的目光瞄准了金士恒(因金士恒为徐州人),要编著出版《金士恒茶器二十二式》,并来电话嘱我写个序言,我欣然应允。

       2018年8月上旬,因常滑市陶瓷同业公会的邀请,我再次带领十多位陶艺家去常滑交流访问,8月4日上午,他们专门组织了一场“金士恒作品赏析及研讨会”,以这样的方式欢迎我们的到访。

       记下上述文字是因富尔良教授书信所起。2007年4月27日,宜兴的徐汉棠、李昌鸿、徐秀棠、谭泉海、吕尧臣、汪寅仙、周桂珍、顾绍培、鲍志强等9位紫砂大师在北京向故宫博物院捐赠作品时,富教授到场助兴,这一年她已经84岁高龄,见到那么多紫砂大师十分高兴,拉着我们拍了许多照片,这是我最后一次看到她。富尔良教授1923年4月6日出生,于2016年1月3日凌晨在睡梦中仙逝,享年93岁。生前她最最赞赏的汪寅仙大师也在2018年2月28日离开了我们。我想,她们到了天堂还会相聚,还会一起探讨宜兴的紫砂文化,还会成为好朋友。


无锡明清墓出土“时大彬壶”

考古所专家:底款清晰、器形独特,更像是煮茶器

      壶底落款“时大彬于眄柯阁制”。时大彬曾被聘至宜兴城镇西庙巷吴家的朱萼堂“坐艺”,朱萼堂东建有一楼,称“太仆楼”,厅上悬“眄柯阁”匾,系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所书,现藏于宜兴市博物馆。

       8月6日,毗邻鸿山遗址的明清平民墓葬中,惊现“紫砂壶宗”时大彬壶!这也是无锡自上世纪90年代在锡山荡口出土“三足如意盖”时大彬壶之后,再次从随葬品中发现“时壶”。这批明清平民墓葬中,目前共出土了100多件器物,其中,时大彬壶、五星聚会吉祥玉佩最具研究价值。

       时大彬,字少山,是明代宜兴制壶名家。他的作品蔚为大观,被推崇为“壶艺正宗”。特别是他对紫砂陶的泥料配制很有研究,善用各式陶土或在陶土中掺缸土制作,其作品有“沙粗质古肌理匀”之赞语。 

       时大彬初喜作大壶,后作小壶,所制砂壶,具有朴雅坚致的特色,是当时的制壶大师。他制壶的特点,是紫泥中带有白点,而壶盖一经合上,随手拈盖提起,壶身不坠。作品朴雅坚致,后人称为“时壶”。“时壶”现存世十余把,其中五六把来自出土文物,十分珍贵。

       记者在无锡市文化遗产和考古研究所(下称“考古所”)看到这把新出土的“时壶”,壶底落款“时大彬于眄柯阁制”。“眄柯”一词语出晋代陶潜名作《归去来辞》之“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之怡颜”句。据史料记载,时大彬曾被聘至吴家的朱萼堂“坐艺”,而吴氏旧居原址在宜兴城镇西庙巷,宅第坐南朝北,分前、中、后三进。第二进名“朱萼堂”,面阔三间。宅东建有一楼,称“太仆楼”,厅上悬“眄柯阁”匾额一块,系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所书,现藏于宜兴市博物馆。

       此次出土的时大彬壶,通体呈砖红色,器形较大,壶盖、壶嘴、壶把缺失,壶底局部呈黑色,有疑似使用痕迹,根据在宜兴考古发掘出土的明代紫砂碎片对比,此壶泥料属于标准的明代常用泥料,结合壶底部落款,市考古所负责人刘宝山认为此壶可能为时大彬早年作品,器形独特,更像是煮茶器。因壶身残缺,且遍寻墓地不见缺失部分,而时大彬制壶极认真,稍不满意,就敲碎弃之。因此也有可能是墓主人生前痴迷“时壶”,去世后家人觅得“时壶”残件用以随葬。

       这批明清墓中,还出土了陶盏、铜镜、青花瓷碗、首饰等器物,其中,一块圆形青玉吉祥玉佩上有5个不规则圆孔。考古人员表示,圆形即代表了天,五孔代表五星。五星聚合,有吉祥寓意。有文献记载以来,“五星聚会”共出现过八次,最后两次都出现于明代。因此,从明代末期墓地中发现“五星聚会吉祥玉佩”就形成了文献记载与出土文物间的相互印证。(据8月7日《无锡日报》消息)


陶艺寄情

观“薛慧志陶艺汇报展”有感

潘奕宇

       2018年8月18日,“江南情韵齐鲁风——薛慧志陶艺创作三十六年回乡汇报展”在宜兴陶瓷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以“回乡汇报”为基调,展出薛慧志与其学生作品159件套,展品形式多样,色彩丰富,在宜兴陶瓷艺术中融入了其他地区的陶瓷元素,展示了薛慧志独特的艺术创作理念与深厚的艺术创作功力,给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享受。

       薛慧志,1963年出身于陶都宜兴,1988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1992年进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为山东艺术学院美术设计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有着丰富的艺术成就与学术成果。我观赏着一件件艺术佳作,感受到薛慧志治学在外,不忘家乡陶都的眷眷深情。

      《大唐春·追日》是薛慧志的代表作,作品刻画的是一位丰腴的唐代少女,她乌云叠鬟,面如满月,柳叶弯眉,杏目桃唇,一身宽大的红衣,由石湾红釉“染”成,鲜艳夺目,尽显雍容华贵的大唐气韵。细看之下,少女微微仰面,似是在追寻着什么?将作品命名为《追日》,也许指的就是少女在追寻的心中的太阳,一颗淳朴纯净的心对未来满怀的希望,透过这位少女,诠释作者作为一位女性艺术家内心对艺术的追求,道出她独特的情感与视角。作品色彩强烈,意境美好,又折射出作者的内心世界,令人观之难忘。

       2010年,薛慧志副教授的个人专辑《东方和西方——我心中的向日葵》出版,纵观她的陶艺作品,发现她似乎对向日葵有独特的情感,许多作品上都有向日葵的踪迹,如《蝶恋花》。这件作品为扁瓶造型,瓶体呈扇形,肩部上扬,颇有宜兴彩陶的风格,瓶体中央是一朵硕大的向日葵,中间刻有一个“慧”字,向日葵周围五只蝴蝶蹁跹,恋着向日葵久久不肯离开。作品只有黑、白两种色调,简单大气又充满活力。向日葵是人们对往日美好回忆、今日拥有的感念、将来理想的追求的象征,蝶恋花,不仅是身在山东的薛慧志对故土宜兴的眷恋,也是她对现在成就的感恩,更是她对自我理想的追求,她将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向日葵中,绽放出生命的光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薛慧志副教授在追寻自己的艺术的同时,也不忘与他人交流,汲取灵感。《行虎?善》就是她从同学朱建平的雕塑作品中获得启发创作的。老虎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凶猛残忍的野兽,在与朱建平的交流中,薛慧志对老虎有了新的认识——天道酬勤,上善若水,行走中的虎,是善的象征。《行虎?善》是一组雕塑,薛慧志塑造了10只形态各异的老虎,它们既不咆哮怒吼,也不气势凌人,而是缓步行走,显得平易近人,每一只老虎的五官刻画略有不同,配合上对足势的把控和虎尾的塑造,将隐藏在凶猛外表下的善意慢慢表达,越看越有韵味,向人们诠释了一个不同“善”。

       薛慧志副教授在提高自身艺术造诣之余,还乐于与学生分享经验,在她的教导下,她的学生们创造了许多陶艺作品,如李沛芫结合陶瓷与琉璃创作的《猫头鹰》;马甜甜选材于《聊斋志异》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雕塑作品《塑?狸》;谈秋江表现艺术与自然融合的作品《夏·植·景》;李宁为诠释“瓷以土为本”这一感悟创作的《轮回·泥语》等,这些作品不受拘束,灵感都来自于生活,来自于自然,表现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细细品来,皆有深义。

       薛慧志副教授作为一名女性陶艺家,以其细腻感性的女性视角,去感受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艺术,并把这些感受揉入泥土,创作出有温度、有态度的作品,她的作品不仅仅是单纯的陶艺,更像是歌颂生命,歌颂理想,就如她所钟爱的向日葵一般,绽放得热烈灿烂。接触她的作品,便感觉一股温暖注入心田,引起人们的共鸣,这就是薛慧志副教授所说的“情在陶艺中”吧。


明代宜兴紫砂人物

董翰

       董翰(生卒不详),明嘉靖、万历间(1522-1619)宜兴制壶高手。号后溪。所制茗壶,一改寺僧、供春以来的古拙风格,最早创制菱花式砂壶,作品以文巧著称。与赵梁、玄锡、时朋号称“四名家”,都是继供春之后最有名的艺人。《阳羡茗壶系》有载。

赵梁

       赵梁(生卒不详),明嘉靖、万历间(1522-1619)宜兴制壶高手。一作赵良。所制茗壶,多提梁式,以古拙朴实见长。据传,宜兴茗壶中之提梁式,创始于赵梁。与董翰、玄锡、时朋,号称“四名家”。《阳羡茗壶系》有载。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创始》云:“阳羡壶之作提梁式者,或以赵梁为鼻祖。后之提梁式有硬耳、软耳两种。其制作精美者,硬耳多见,软耳较罕也。”

玄锡

      玄锡(生卒不详),明嘉靖、万历间(1522-1619)宜兴制壶高手。所制砂壶,以古朴著称。有关他的作品,未见著录,无传器款章,未知孰是。与董翰、赵梁、时朋,号称“四名家”,都是继供春之后最有名的艺人。

      有关他的姓名,诸说不一。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作玄锡;明?周嘉胄《阳羡茗壶图谱》、清?吴骞《阳羡名陶录》作元畅;明?陈贞慧《秋园杂佩》作袁锡。

时朋

       时朋(生卒不详),明嘉靖、万历间(1522-1619)宜兴制壶高手。一作时鹏,又作朋朋。时大彬之父。所制茗壶,以古拙见长。与董翰、赵梁、玄锡,号称“四名家”。《阳羡茗壶系》有载。香港茶具文物馆珍藏有时朋制“水仙花六瓣方壶”一具,底刻款“时鹏”楷体两字。此壶被《宜兴紫砂珍赏》著录。


清人李兆洛信札摭谈

       旧时文人或友朋间往来书信称信札、手札、尺牍或书简,一信称一通。信札是那时身在异乡交流信息的主要形式,通过书信传递,双方藉倾别绪离悰,加深情谊。

       笔者祖传的《楷行尺牍集锦》册页中,有清嘉庆年间李兆洛写给宜兴路同辰的信札三通,距今约二百余年,信笺尺寸13.2×25厘米,为当时文人常用的米黄色宣纸,竖写行草书,不加标点,品相也算完好。在崇尚电脑键盘的网络时代,这些以毛笔为主要元素的信札,笔力雄健,格调高古,情采深蕴。字里行间透着学者的修养才情,片言只语洋溢着文人的精神风尚,凸显出那一代文化人的风骨。

       李兆洛,1769—1841,清地理学家、文学家。字申耆,晚号养一老人,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嘉庆进士,曾官凤台知县。后主讲暨阳(江阴)书院。通音韵、史地、历算之学,提倡骈、散合一,对桐城派文章颇为推崇。有《养一斋集》《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历代地理沿革图》《皇朝舆图韵编》《皇朝一统舆图》等,选有《骈体文钞》。翻检上世纪一些历史典籍和工具书,如《清史稿》、《辞海》以及商务印书馆1921年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中华书法篆刻大辞典》,都载有李兆洛传略。

       清代,宜兴隶属常州府,李兆洛是武进人,与路同辰同为生于乾隆、成名于嘉庆时人,两人又是姻亲,互通音问,当在情理之中。李致路的三通信札,既有寒喧问候,家境琐语,也说文字因缘,仕途感怀。其中一通信札仅寥寥二百余言,共3页,信的开头为“墨山二兄足下:数年来不通一书,几与相忘矣。然各有所相信,便觉寒喧为多事也。忽奉手跡,如明月堕怀,缕语款款,……”说文字因缘“王贞女诗如命作之,录以奉寄,甚草草,但无谰语耳。”落款处“惟强饭自闱,以待相见。妹夫李兆洛顿首  九月十七日暨阳书院寄”。

       稍有遗憾的是,路同辰的个人资料甚少,最早是1986年政协宜兴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宜兴报社编的《古诗咏宜兴》,选录其“东溪竹枝词”二首。作者简介:路同辰,清代宜兴人。字辰宣,别字墨山。嘉庆甲子(即嘉庆九年,1804年)举人,选授福建大田知县,未及上任而卒。惟好为诗,著有《系吐集诗文》二卷。2010年10月,由宜兴市建设局编、中华诗词出版社出版的《阳羡古城揽胜四集?千首古诗咏宜兴》中,“东溪竹枝诗二首”及作者简介均被收录,只是将“词”改成了“诗”。

       今年4月,由宜兴市档案局宗伟方先生编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宜兴科举考》一书,在宜兴首发,该书比2002年宜兴文史委、市档案局编印的《宜兴古代的状元宰相》更为翔瞻,之后宗先生赠我一册并题签,翻读之余,深感封建王朝在长达一千三百余年科举制度中,宜兴人杰地灵,文人辈出,科举及第、青史留名者甚众。也难怪,现代学者已将中国的科举制度,列入继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这“四大发明”后的第五大发明。该书213页条目:“路同辰,撰孙,五河训导,卓异,选福建大田知县。(《宜荆志》卷六3,宜兴,17页,《选举志》,289页)。记述十分简单,只是说明路同辰被选福建大田知县前,曾任安徽五河训导这一教职,天赋有异禀。至于他是宜兴何地人、家庭背景等都很难查考。但有几点是可以肯定的,李兆洛三通信札开头都称“墨山二兄足下”,落款为“妹夫李兆洛顿首”,说明路是李之二阿舅,出生年两人也相仿,至于“未及上任而卒”,再查《尺牍》中另一信札,吴县举人沈钦裴(字侠候)在安徽省城(安庆)任教职时复信路同辰一信开头说:“辰宣尊兄先生阁下:忆昔己巳年春明  鬯聚,弹指十七年矣。……“己巳年为1809年,十七年则推算应是1826年,路卒年应在此之后,大约活了不到六十岁。

       闲时翻读名人信札,既是赏析古人书法和文采,又能了解那一代名人间交往的历史瞬间和人生足迹,这在旧县志和家谱中恐鲜有记述。

(崔听槐文∕摄)


8月外贸质量效益双提升

       今年前8月,在国际环境不确定因素较多的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依然表现出稳中向好的势头,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动能转换成效明显,质量效益稳步提升。1~8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0150.4亿美元,同比增长16.1%。其中出口总值16043.5亿美元,同比增长12.2%;进口总值14106.9亿美元,同比增长20.9%;贸易顺差1936.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收窄693.37亿美元。

  我国对外贸易提质增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前8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速达20.3%,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8.8%,比去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8.6%,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26.7%,比去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

  出口增长动能有序转换。从出口重点商品来看,前8个月,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出口达到13.9%的增速,占我国出口总值的58.2%,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实现16.3%的增长,占我国出口总额的29.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2个百分点;传统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仅增长3.7%,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9.2%,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进出口更趋平衡。今年以来,我国加快推进的一系列扩大进口政策成效显著。前8个月进口总值的月平均增长率比出口高出4.5个百分点。从进口重点商品来看,得益于国内较为良好的经济基本面和国际燃料价格上涨,1~8月我国进口铜矿砂、煤、原油、成品油、5~7号燃料油、天然气等有关原料量价齐升;进口商品品质持续提升,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速达到21%;外贸绿色发展初见成果,“洋垃圾”进口大幅下降,“三废”(废塑料、废纸、废金属)进口总值同比降低27.2%;外贸服务民生作用日益凸显,消费品如药品、汽车、部分日用消费品关税进一步下调。

(信息来源:国际商报)


诗歌二首

葛伯初

咏壶

晓风晚月偷闲时

绿叶清泉品香茗

纵论古今天下事

尽在壶里杯中寻


游玉女潭

一潭净水,清澈空明

白云蓝天,波光潋滟

银汉星辰,尽收其间

微风徐来,暗香馨心

桃红点点,翠薇笼烟

蕴天地灵气,含诗韵丹青

林深而静远,俗世绝尘喧

信步入幽梦,庄周遗蝶影

疑是瑶池移阳羡

似闻天外有弦音

胜境如画,亦幻亦真

飘然神移,不忍归期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其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中秋”始见于《周礼》,从汉至唐已逐渐形成赏月、玩月的风俗,民间还有唐明皇游月宫的传说。但直到宋代,因八月居秋季之中,十五又居八月之中,才正式定为中秋节,至明清,中秋已上升为民俗大节。据《宜兴县志》载:“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俗称八月半,人家以月饼馈送,谓之送节礼。是日,吃糖芋头、糖藕应节。亦须先供祖宗,晚间宴毕,妇女们多于庭院中设香桌,以月饼、菱藕等供祭拜月,俗称‘供月亮’。”中秋节又称团圆节,这天早晨家家早餐吃烙饼、糖芋头、糖藕,中午聚餐,晚上用月饼、水果对月供奉,名为“敬月”。供毕,一家人边吃供品边赏月。节前半月,女婿等亲属

       小辈以及拜师学艺者要“尊节”(方言读“张节”),俗称“张八月半” 以向长辈表达孝敬。岳家则应宴请,谓之“留饭”。中秋的主要活动有:

赏月

    “月到中秋分外明”。秋高气爽,空气清净,皓月当空,似乎更圆、更亮、更美,象征美满团圆。人们喜欢在中秋之夜合家团聚,观赏明月,便形成中秋赏月的习俗。中秋之夜,“贵富结锦台榭,民间争占酒楼” “夜市骄阑,至于通晓”。人们于赏月之时,还向孩子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故事,充满浪漫气息。文人墨客,中秋吟月更增添了赏月雅趣。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为中秋咏月的千古名句。民国时,宜兴协和会曲友每年中秋夜在瀛园和亭,清唱昆曲,引商刻羽,雅兴非凡。游人隔水聆歌,倍觉清越可听。长桥边顺和楼茶馆为赏月绝佳处,而“蛟桥夜月”更是成为荆溪十景之首。其它集镇也都有各自的赏月佳绝处。如周铁万善桥的“双桥望月”是竺西十景之一;周铁唐门月亮湖畔是贤士才人赏月雅集处,有“金钩钓月”的美景;滆湖荷花湾可赏“滆湖秋月”;太华九峰寺则有“九峰瀑月”之奇观;洑东太湖边有“兰山烟月”胜景,总之宜兴溪山秀美,赏月佳绝处甚多。

       新中国成立后,中秋赏月习俗仍保留,有些部门或单位举行中秋茶话会,一边赏月,一边叙情议事。荆溪诗社曾在宜园等地举办诗歌朗诵会,共度佳节。

吃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节令食品,也是祭祀月神的供品。其来历,民间流传最广的传说是元末百姓为反抗鞑子暴虐统治,暗中串联,用面粉做成月饼,内藏小纸条,约定在中秋之夜赏月之时,举行起义。从此在中秋都要吃月饼,现在月饼底部垫一小方纸片,便是由此留下的习俗。其实月饼在宋已出现,苏轼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的诗句,只是到明代,月饼才开始成为中秋节令食品和祭月供品。清代月饼更为流行,且供祭的月饼更大更考究。《重刊宜兴县旧志》载:“中秋节造月饼相遗。”这表明中秋送月饼也是礼俗。此俗一直相沿至今。上世纪80年代前,农村家家自烙饼子,有韭菜饼、推酥饼以及芝麻饼等;改革开放后,京式、广式乃至潮式月饼相继进入本地市场,打破原来苏式月饼一统天下的格局,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品种。但也出现过度包装的“天价月饼”,背离中秋团圆吃月饼和亲友馈赠月饼的初衷,此不正之风近年来已得到初步遏制。